《夏至·宏慶泰:蘇州近現(xiàn)代絲織業(yè)故事》:蘇州蠶桑絲綢燦若云錦,在潺潺運河水的滋養(yǎng)下,編織著如同夢境般絢爛的江南。晚清至民國,是蘇州絲織業(yè)近代化演進的重要時期,蠶桑水平不斷提高,新型織機開始應用,勞動關系出現(xiàn)轉變,社會結構逐步變化,技術革新方興未艾,蠶桑教育得以振興,勾勒出蘇州絲織業(yè)的全新畫卷。夢中總有故事,這是一個關于蘇州近代絲織業(yè)的故事。故事里的他們生活在古城姑蘇,從事著不同的絲織行業(yè),追求著各自的人生理想,源遠流長的絲綢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姑蘇的城市基因,也是姑蘇人揮之不去的記憶?!侗R麃麃藝術: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蘇州,絲綢之府,錦繡之地。在漫長的時光歲月里,絲綢融入了古城,繡出了江南,并通過絲綢之路編織著世界。絲綢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與文化、藝術、科學、技術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文化符號、審美意識或者創(chuàng)作源泉根植于每個人的心底。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橋梁,從當代的視角與古代絲綢文化展開對話,也許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觸摸絲綢的未來。本次展覽嘗試在博物館內提供一個當代藝術空間,通過藝術家的全新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傳統(tǒng)絲綢文化在當代的藝術表達,進而來探討和研究絲綢藝術在當代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同時,當代藝術場域下的公眾美育也是展覽著重考慮的一個方面。希望展覽能激發(fā)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藝術的興趣,建立他們參與藝術、對話藝術的渠道,讓更多的人一起來探尋和感受當代藝術中的傳統(tǒng)絲綢文化。《何以夢紅樓:江南運河上的文學、影像與絲綢》:《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巨著,不僅僅寫了寶黛的愛情悲劇、賈府的榮辱興衰,還細致描摹了社會百態(tài),堪稱包羅萬象。讀懂《紅樓夢》,還須從了解曹雪芹的家族背景開始。曹雪芹的家族三代歷任江寧織造,他在織造府的家族背景下,耳濡目染了詩禮簪纓之族的精神風貌與生活方式,加上由盛而衰的非凡際遇,使之對各色人等、榮衰況味都有貼近深切的觀察體悟,也使得其對人物的塑造格外細膩真實。單論人物的服飾形象,所提及的著裝式樣、紋飾色彩、織繡工藝都巨細靡遺,令人感覺就在眼前,也為詮釋《紅樓夢》提供了可靠的參考方向。蘇州絲綢博物館的“何以夢紅樓”展,第一單元“衣香鬢影”便是從服飾切入,展示與原著相近紋飾、工藝、形制的絲綢服飾,以及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所織緞匹,再現(xiàn)曹公筆下高雅奢華的貴族生活,展現(xiàn)清代江南絲織業(yè)的錦繡繁榮。對《紅樓夢》的研讀與探究,自清中期以來便已蓬勃發(fā)展,著述豐碩的專家學者不勝枚舉,以《紅樓夢》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繪畫、戲曲、影視作品等更是層出不窮。第二單元“擷光拾影”,即是展出與之相關的實物資料,展現(xiàn)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者對《紅樓夢》的解讀與演繹,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對其持久而深刻的熱愛。此次展覽由蘇州絲綢博物館、南京市博物總館(江寧織造博物館)、上海電影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希望借此作為津梁,讓名著里的文字、博物館里的絲綢與熒幕上的影像聯(lián)結起來,共同講述江南運河上的絲路故事,也祝愿未盡的紅樓遺夢在當代江南精彩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