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言
第一章 史學的特性
一、專業(yè)化之路
二、文史的合與分
三、科學主義的得失
四、社會科學化的利弊
五、獨特的人文學
第二章 歷史知識的性質
一、個別與一般
二、治史的選擇性
三、知識的相對性
四、客觀性問題
五、史學的真實
第三章 立場與視角
一、治史的任務
二、人文關懷
三、現在與過去
四、偏私和公正
五、從民族到全球
第四章 學養(yǎng)和功力
一、知識積累
二、理論修養(yǎng)
三、專業(yè)訓練
四、文化底蘊
五、歷史的想象力
第五章 治學的路徑
一、求知與求用
二、博通與專精
三、史德與自律
四、學問的境界
五、讀書與治學
第六章 由“因”而“創(chuàng)”
一、學術史的梳理
二、第二手文獻的利用
三、問題與方法
四、材料和解釋
五、“述”與“作”
第七章 史料和證據
一、史料的概念
二、史料的類型
三、史料的地位
四、史料的解讀
五、史料的運用
第八章 歷史的解釋
一、解釋的含義
二、解釋的地位
三、解釋的模式
四、理解與評價
五、事實關聯(lián)
第九章 常用的方法
一、歷史敘事
二、因果分析
三、定量分析
四、比較方法
五、跨學科路徑
第十章 研究的步驟
一、課題的類型
二、問題與選題
三、課題的確定
四、資料的收集
五、研究的推進
第十一章 文體與規(guī)范
一、體裁的演變
二、行文的特征
三、引文的處理
四、標注的方式
五、圖表、譯名與書目
第十二章 文章的藝術
一、寫作的意義
二、論著的構成
三、成文的步驟
四、表述的手法
五、史家的文筆
參考書目
索 引
初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