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安全之道

網絡安全之道

網絡安全之道

定 價:¥159.00

作 者: 王雨晨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613004 出版時間: 2023-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28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作者多年來在網絡安全前沿技術研究和關鍵系統(tǒng)設計中總結的經驗與形成的觀點。本書首先通過大量實例,解釋威脅為何經常防不??;再將網絡安全與其他學科類比,證明網絡安全是一門科學,安全對抗中有制勝的理論基礎;隨后,從問題的角度出發(fā),揭示安全之道是業(yè)務確定性而非威脅驅動,安全之法是OODA(觀察—判斷—決策—行動)循環(huán)而非防御,安全之術是韌性架構而非威脅防御體系;后通過安全之用,介紹韌性方案的安全效果。本書適合行業(yè)主管領導、機構CTO/CIO/CSO、架構師、規(guī)劃專家、咨詢專家、解決方案專家、網絡安全技術專家,以及其他網絡安全相關專業(yè)的人員閱讀,可幫助讀者建立完整的網絡安全知識體系,理解網絡安全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與網絡安全有關的趨勢分析、戰(zhàn)略制定、業(yè)務規(guī)劃、架構設計、運營管理等工作提供實際的理論指導和技術參考。

作者簡介

  王雨晨,清華大學碩士,1998年起從事網絡安全研究,現為華為網絡安全領域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工業(yè)互聯網產業(yè)聯盟安全組副主席?!熬盼濉钡健笆晃濉逼陂g曾任多項國家安全課題負責人,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授權安全專利30余項,負責起草多項國際與國家安全標準。矯翠翠:華為網絡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信息體驗工程師,具有10余年網絡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信息開發(fā)經驗。先后主導或參與華為防火墻產品、日志審計產品、大數據分析產品、安全控制器產品以及安全解決方案的信息架構設計和資料寫作。李學昭:華為網絡安全產品與解決方案信息體驗工程師,在網絡安全領域具有10余年的文檔編寫經驗,曾主導華為防火墻、AntiDDoS、HiSec解決方案的信息架構設計和文檔編寫。

圖書目錄

第 1章 安全之象:安全的問題與現象 001
1.1 背景與價值 002
1.1.1 至關重要的安全 002
1.1.2 大國對抗的工具 003
1.1.3 國家主權的體現 005
1.1.4 事關個體的利益 006
1.2 目標與訴求 008
1.2.1 國外的安全保障目標 008
1.2.2 威脅的風險強度等級 009
1.2.3 我國的網絡安全目標 014
1.2.4 極限打擊與安全底線 015
1.3 問題與現狀 018
1.3.1 威脅經常防不住 019
1.3.2 安全效果不確定 020
1.3.3 安全產業(yè)靠不住 022
1.3.4 攻防成本不對稱 025
1.3.5 安全危機不可避免 029
1.3.6 安全目標難以達成 037
1.4 原因與癥結 039
1.4.1 快速發(fā)展的威脅趨勢 039
1.4.2 威脅防御的固有缺陷 042
1.4.3 需要糾正的錯誤觀念 045
1.4.4 理論缺失是癥結所在 051
1.5 對策與出路 052
1.5.1 安全復雜性的根源 052
1.5.2 探索安全之道 053
1.5.3 加密算法的啟示 055
1.5.4 如何解決安全問題 058
第 2章 安全之道:安全的理論與體系 059
2.1 掌握安全的“金鑰匙” 060
2.1.1 安全體系結構的概念 060
2.1.2 安全技術的固有缺陷 061
2.1.3 安全體系結構的目標 064
2.1.4 安全體系結構的價值 067
2.1.5 建立安全體系結構的前提 069
2.2 理論是安全的靈魂 070
2.2.1 沒有理論指導的后果 071
2.2.2 安全理論與安全科學 073
2.2.3 理論決定了終結果 075
2.2.4 正確的理論從何處來 076
2.2.5 正確安全理論的特點 077
2.3 建立安全理論體系 079
2.3.1 對安全概念的再認識 079
2.3.2 安全問題與本源 081
2.3.3 安全問題的本質 085
2.3.4 安全對抗的特點 088
2.3.5 安全的第 一性原理 090
2.3.6 安全的對抗方法論 093
2.3.7 對安全概念的再定義 095
2.3.8 安全性的評價公式 098
2.4 重新認識安全現象 103
2.4.1 威脅防御是“永動機” 103
2.4.2 安全保障的關鍵 105
2.4.3 國內安全落后在何處 105
2.4.4 確定性保障是出路 106
2.4.5 木桶原理與OODA循環(huán) 107
2.4.6 識別安全戰(zhàn)略性技術 109
2.4.7 在極限打擊下確保安全 110
2.5 安全理論的發(fā)展歷史 111
2.5.1 發(fā)展路徑回顧 111
2.5.2 系統(tǒng)安全階段 115
2.5.3 威脅防御階段 119
2.5.4 韌性保障階段 124
2.5.5 現階段的方向 127
2.6 因何選擇韌性架構 128
2.6.1 韌性的概念 129
2.6.2 韌性架構的目標 130
2.6.3 韌性架構的特點 131
2.6.4 韌性架構的優(yōu)勢 132
第3章 安全之術:韌性架構與技術 135
3.1 韌性架構的組成 136
3.1.1 設計原則與理論依據 136
3.1.2 體系建設的國家經驗 140
3.1.3 韌性架構設計參考 146
3.1.4 韌性架構頂層設計 153
3.2 法律法規(guī)標準體系的建設 156
3.2.1 法律法規(guī)標準體系的目標與價值 156
3.2.2 安全法律法規(guī)與標準的關系 156
3.2.3 安全法律法規(guī)與標準舉例 158
3.3 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 162
3.3.1 安全管理體系的目標與價值 162
3.3.2 安全管理體系中的ISMS與EA 165
3.3.3 正向/逆向安全運營活動 170
3.3.4 “雙輪驅動”的運營流程 170
3.4 韌性技術體系的構成 171
3.4.1 體系目標 171
3.4.2 技術分類 173
3.4.3 分工維度 174
3.5 架構對應的原子技術 178
3.5.1 可信硬件 178
3.5.2 加密算法 180
3.5.3 可信開發(fā) 182
3.5.4 業(yè)務建?!?83
3.5.5 基礎算力/算法/知識 184
3.6 信任體系基礎技術 184
3.6.1 可信的目標與價值 185
3.6.2 演進方向與驅動力 185
3.6.3 信任體系技術沙盤 187
3.6.4 可信計算 188
3.6.5 內生安全與供應鏈 192
3.6.6 IPv6與可信網絡 195
3.6.7 零信任與可信 202
3.6.8 自主可控與BCM 213
3.7 防御體系基礎技術 215
3.7.1 防御的目標與價值 215
3.7.2 演進方向與驅動力 216
3.7.3 防御體系技術沙盤 217
3.7.4 網閘與安全網關 219
3.7.5 行為分析與建模 222
3.7.6 RASP與API安全 222
3.7.7 網絡防御性信息欺騙技術 226
3.7.8 動態(tài)目標防御 235
3.7.9 擬態(tài)防御技術 239
3.8 運營體系基礎技術 242
3.8.1 運營體系的目標與價值 242
3.8.2 演進方向與驅動力 243
3.8.3 運營體系技術沙盤 244
3.8.4 自動化攻擊模擬BAS 245
3.8.5 自動化威脅判定 246
3.8.6 威脅響應編排SOAR 251
3.9 韌性技術體系的建設 251
3.9.1 韌性架構的能力構成 252
3.9.2 韌性架構的技術沙盤 252
3.9.3 與等保2.0的對比 254
3.9.4 對應的安全產品支撐 255
第4章 安全之術:安全度量與評估 257
4.1 安全度量的意義 258
4.2 安全量化度量的前提 259
4.2.1 安全性難以量化的原因 260
4.2.2 基于確定性度量安全 261
4.3 安全量化度量的方法 263
4.3.1 能力基線靜態(tài)度量 263
4.3.2 能力基線度量參考 264
4.3.3 攻防過程動態(tài)度量 266
4.3.4 動態(tài)度量方法參考 269
4.4 安全能力模型與能力要求 270
4.4.1 安全能力模型 270
4.4.2 資產管理的能力要求 272
4.4.3 防御與加固的能力要求 273
4.4.4 檢測與響應的能力要求 275
4.4.5 分析溯源的能力要求 277
4.4.6 附加項的能力要求 278
4.5 評估方法與評估過程指導 280
4.5.1 評估方法 280
4.5.2 場景分析與前期準備 283
4.5.3 執(zhí)行評估 284
4.5.4 結果分析與報告 287
4.6 華為韌性架構評估結果 288
4.6.1 安全評估對象 288
4.6.2 網絡安全威脅防護能力 289
4.6.3 設備的內生安全防護 290
4.6.4 有效應對BCM風險 292
4.6.5 韌性架構的安全強度 292
第5章 安全之用:韌性技術體系的應用 295
5.1 安全體系結構與安全解決方案 296
5.1.1 安全體系結構與安全解決方案之間的區(qū)別 296
5.1.2 安全解決方案的類別 297
5.2 安全解決方案架構的演進 297
5.2.1 HiSec 1.0:端到端安全 298
5.2.2 HiSec 2.0:協同化安全 299
5.2.3 HiSec 3.0:平臺化安全 300
5.2.4 HiSec 4.0:自動化安全 300
5.3 技術性安全解決方案架構 302
5.3.1 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架構 302
5.3.2 數據安全解決方案架構 304
5.3.3 供應鏈安全解決方案架構 306
5.4 場景化安全解決方案 308
5.4.1 高端制造/半導體行業(yè)安全解決方案 308
5.4.2 跨網域辦公數據安全解決方案 321
5.4.3 運營商“云網安”服務化安全解決方案 333
5.5 華為自身的韌性實踐 339
縮略語表 347
參考文獻 355
后記 35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