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叢書是學術前沿專業(yè)圖書,在人類文化命運共同體的主旨下的世界“總體史”的強調,提出的更接近本質的藝術史研究方法。東西方之間文化、藝術自古以來不是孤立而是一種雙向選擇、雙向回授的影響關系,既有縱向流傳,也有橫向交流——貿易往來、宗教傳播、民族遷徙、工藝提升、審美情感等互融,都左右著文化變遷和藝術走向。而現有的美術史研究和美術理論叢書都沿襲了以前記錄式的歷史書寫方式,各國之間的美術史是孤立研究的。“藝術史研究進入總體史研究的必要性在于需要還原對象的真實”,因為對象本身是跨文化、跨學科的,所以我們的研究方法也要“跨越”單一領域的局限。本書為《跨文化美術史年鑒》的第四輯,如果說前三輯代表著 《跨文化美術史年鑒》 創(chuàng)立伊始的“1.0”版本,那么本專輯就代表著升級換代的“2.0”版本。從“1.0”到“2.0”版本的躍升,并非如產品那樣是技術和功能方面的升級換代,而是跨文化美術史研究本身方法論意義上的一次自覺和調整。本書所探討的“方法論”,是針對藝術史從業(yè)者而言的一種“方向感”,即只有“當他們走在路上,走上一個三岔路口或者更復雜的街心花園,卻不知道該往哪兒走的時候”,才會產生的“一個方法論的意識”——這樣一類方法論的訴求,實際上“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走路”,更好地解決實際的問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此,我們首先需要暫時跳脫自己的直接經驗,進入前人或同行的“方法論視野”;然后,本書將新設“世界之于中國”“東方之于西方”兩大欄目,加上“大書小書”和“現場”欄目,以總共十九篇原創(chuàng)性研究,探索走向方法論意義上的“藝術史的‘藝術’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