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多語言學習:可以亂入的跨文化啟蒙
1.1 窗口期的語言灌輸:媽媽變成“話癆”
1.2 詞匯“大爆炸”:別把孩子當孩子
1.3 講故事攢情商:便宜又奏效
1.4 培養(yǎng)儀式感:為語言加“糖”
第2章 守護探索期:歡迎加入“家庭迷你王國”(5~7歲)
2.1 建立邊界意識:爸爸的“山洞侵略保衛(wèi)戰(zhàn)”
2.2 家庭迷你王國的關注力分配
2.3 不行就是不行!
2.4 在正念—邊界—舒適系統(tǒng)中營造成長樂園
2.5 零花錢:欲擒故縱的財商訓練
第3章 社交期:“佛系”放養(yǎng)試運行(6~9歲)
3.1 玩耍約會:緩解分離焦慮的“預演”
3.2 淡化處理:育兒過程中的“無為而治”
3.3 “媽媽團”下午茶:育兒苦樂“吐槽”大會
第4章 爸爸帶娃是個體力活:一秒入戲,專治各種“不服”
4.1 父親的角色并不輕松: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4.2 禁不禁游戲?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
4.3 公平和努力:家庭迷你王國的顯規(guī)則
第5章 學齡期的“沙場”:全世界越來越趨同(6~10歲)
5.1 無論是“雞娃”還是“佛系”,都要小心角色錯位
5.2 三座“心靈燈塔”照亮學海茫茫
5.3 學業(yè)江湖:“半雞娃”與設定時間表,哪個管用?
5.4 陪做作業(yè):培養(yǎng)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
第6章 從陪伴到對視:把成長還給孩子(6~10歲)
6.1 高質量陪伴: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6.2 由陪伴到對視,從過夜邀請開始
6.3 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培養(yǎng)自律
6.4 廚房里的“成人禮”:跟著爸爸學做家務
第7章 野蠻生長期:用正念把控糟糕的情緒(9~13歲)
7.1 用正念治愈自己,用樂觀抵制霸凌
7.2 叛逆期的盡頭是父母與孩子和解
7.3 在對視轉型期,父母該怎樣跟孩子溝通?
7.4 讓情緒價值為家庭教育保溫
第8章 狂野青春期:用接納和理智應對沖突(11~16歲)
8.1 批判性思維:狂野青春的“冷卻劑”
8.2 如何用正念—邊界—舒適系統(tǒng)捋順青春期“小杠精”?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