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業(yè)務開展以來,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資產規(guī)模、資產管理能力與日均交易量等方面實現了快速發(fā)展,并已經逐步成長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股東來源?;谏鲜霰尘?,本書以2013年到2018年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持股之后實地調研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柔性治理”(“溝通”)行為是否具有治理效果;同時結合2016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yè)監(jiān)管改革的外生性事件,實證檢驗了在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對上市公司進行“剛性治理”(“干預”)的威脅下降時,其所進行的“柔性治理”(“溝通”)行為治理作用是否下降。本書的研究發(fā)現: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持股之后實地調研上市公司時,通過與管理層面對面“溝通”公司治理問題,提升了目標公司股票市場估值和財務績效,但這種影響在2016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yè)監(jiān)管改革后被削弱。本書的研究結論有利于理解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股東積極主義行為,并為國家金融監(jiān)管機構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