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創(chuàng)新資源聚集、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是我國長期存在的現象,產學合作在創(chuàng)新資源配置、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方面戰(zhàn)略意義突出,其中,學術參與模式具有獨特優(yōu)勢和廣泛應用前景。然而,《2018年高??萍冀y(tǒng)計資料匯編》顯示,我國高校教師R&D成果應用與科技服務參與率僅為4.40%,產學知識轉移、學術參與面臨困境。如何推進高校教師學術參與行為?本書以高校教師學術參與意向的形成為源起,以意向和行為缺口為切入點,探討高校教師學術參與行為生成邏輯,據此提出管理建議。本書在文獻述評的基礎上提出研究議題,借鑒產學合作和知識共享等相關研究,構建高校教師學術參與行為理論模型,分別從行為決策、行為執(zhí)行兩階段詮釋學術參與行為生成機理,并提出研究假設;利用自然科學學科418個有效樣本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357個有效樣本,采用MPLUS7.4軟件分學科進行實證分析,通過多水平結構方程檢驗理論模型和研究假設;分析學科環(huán)境對于學術參與意向和學術參與行為的作用機理,構建綜合的學術參與行為生成機理模型;最后,在討論分析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提出管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