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中國經濟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的追趕與超越

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的追趕與超越

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的追趕與超越

定 價:¥128.00

作 者: 李林,何建洪,朱浩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740229 出版時間: 2023-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技術進步是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技術追趕是后發(fā)經濟體企業(yè)發(fā)展進步的邏輯方向。從時間進程上看,技術追趕往往會經歷戰(zhàn)略與資源準備、快速追趕、后追趕三個階段。在后追趕階段,追趕企業(yè)的后發(fā)優(yōu)勢邊際收益顯著下降,面臨更艱巨的挑戰(zhàn)。特別地,對后發(fā)經濟體企業(yè)而言,若不能有效切入全球經濟變遷與技術體系演化所提供的新趕超"機會窗口",構建新的技術激勵體系,就可能陷入與"中等收入陷阱"類似的"技術追趕陷阱"?;诖耍緯接懥酥袊髽I(yè)切入處于生命周期萌芽階段、核心技術和主導設計均不成熟的先進制造業(yè),通過發(fā)掘技術、市場不確定性中蘊含的技術趕超機會,避免陷入追趕陷阱的可能路徑;探討了中國企業(yè)如何運用先進制造業(yè)技術非線性演變中技術趕超機會窗口,著力技術追趕范式更新,實現技術能力躍升和對國際技術前沿的趕超的可能過程。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的追趕與超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問題的提出 1
1.2 相關研究簡要回顧 1
1.2.1 后發(fā)經濟體企業(yè)技術追趕的動力機制與模式選擇 1
1.2.2 后發(fā)經濟體企業(yè)技術追趕的階段性:追趕與后追趕 2
1.2.3 后追趕階段下的技術追趕范式轉換與內涵的重新定義 2
1.2.4 后追趕階段的產業(yè)選擇:先進制造業(yè)中的技術趕超 3
1.3 研究內容 3
1.4 研究方法 4
1.5 主要創(chuàng)新 5
第2章 先進制造技術內涵、領域及主要國家政策布局 6
2.1 先進制造技術的內涵及動態(tài)演變 6
2.2 當前先進制造技術的層次與關鍵領域 7
2.2.1 基礎制造技術 8
2.2.2 新型制造單元技術 10
2.2.3 系統(tǒng)集成技術 18
2.3 世界主要國家先進制造技術政策 20
2.3.1 美國政策重點與能力布局 20
2.3.2 德國政策重點與能力布局 22
2.3.3 日本政策重點與能力布局 24
2.3.4 中國政策重點與能力布局 25
第3章 國際經驗探析:日本先進制造技術的追趕與發(fā)展 28
3.1 日本先進制造技術發(fā)展歷程簡要回顧 29
3.1.1 從學習模仿到自主領先 29
3.1.2 周期更迭 29
3.2 研究假設 30
3.2.1 先進制造技術的自主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績效 30
3.2.2 先進制造技術的對外依存與創(chuàng)新績效 31
3.2.3 技術生命周期的調節(jié)作用 31
3.3 研究設計 33
3.3.1 模型構建 33
3.3.2 變量定義與測量 33
3.3.3 數據來源 35
3.4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35
3.4.1 趨勢描述 35
3.4.2 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性分析 37
3.4.3 回歸結果 38
3.4.4 穩(wěn)健性檢驗 40
3.5 本章小結 42
第4章 中國經驗: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技術追趕 44
4.1 研究設計 44
4.1.1 S曲線模型描繪的技術生命周期 45
4.1.2 雙S曲線模型—改進后的Logistic曲線 46
4.1.3 數據來源 47
4.2 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階段劃分 47
4.2.1 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階段劃分的理論解析 47
4.2.2 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階段劃分及預測 48
4.2.3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 50
4.3 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的地域差異 51
4.3.1 技術專利占比 51
4.3.2 顯性技術優(yōu)勢指數差異 52
4.3.3 技術創(chuàng)新主體分布 54
4.3.4 技術發(fā)展的雙S曲線特征 55
4.4 結果討論: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趕超中的驅動因素 56
4.4.1 技術演化軌跡 56
4.4.2 技術追趕時機 57
4.4.3 政策驅動 58
4.5 本章小結 58
第5章 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趕超中的能力躍升 60
5.1 技術追趕階段、行業(yè)屬性與能力依賴 60
5.1.1 技術追趕階段與能力依賴 60
5.1.2 技術能力驅動趕超中的行業(yè)差異 63
5.1.3 先進制造企業(yè)技術趕超中的能力躍升 65
5.2 研究設計 68
5.2.1 案例研究 69
5.2.2 隱馬爾可夫模型 71
5.3 案例分析:三一重工技術趕超中的能力躍升 72
5.3.1 案例選擇與數據收集 72
5.3.2 案例數據編碼 74
5.3.3 案例分析與討論 75
5.4 能力躍升模型與分析 81
5.4.1 模型定義 81
5.4.2 模型評估 84
5.4.3 模型解碼 86
5.5 本章小結 88
第6章 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趕超時機的存在性 90
6.1 機會窗口的空間存在性:技術體系的內部結構差異 91
6.1.1 不同屬性視角下的先進制造技術 91
6.1.2 先進制造技術體系內部結構解析 92
6.2 機會窗口的空間存在性:技術生命周期演化 93
6.2.1 新興技術的周期化演進 93
6.2.2 技術生命周期階段特征 94
6.2.3 技術生命周期與趕超時機 94
6.3 趕超機會選擇的不同機制與績效結果 95
6.3.1 趕超時機選擇的不同機制 96
6.3.2 趕超績效的生成機制 96
6.4 本章小結 97
第7章 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趕超時機的選擇 99
7.1 先進制造技術主要子領域生命周期測定 99
7.1.1 先進制造技術不同層級及主要子領域 99
7.1.2 數據收集 100
7.1.3 子領域技術生命周期 101
7.2 技術趕超的子領域選擇 106
7.2.1 顯性技術優(yōu)勢指數與IPC分類號 106
7.2.2 先進制造技術優(yōu)勢國際分布 108
7.2.3 先進制造技術趕超子領域選擇 112
7.3 技術趕超時機選擇模型構建 113
7.3.1 先進制造技術演化的收益與成本模型 113
7.3.2 先進制造技術演化的利潤 114
7.3.3 技術趕超者長期總利潤 115
7.4 趕超時機選擇模型仿真分析 117
7.4.1 參數賦值 117
7.4.2 仿真分析 122
7.5 本章小結 128
第8章 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趕超路徑:基礎研究推動 129
8.1 研究假設 129
8.1.1 中國企業(yè)先進制造技術追趕的階段性 129
8.1.2 基礎研究與中國先進制造技術差距收斂 130
8.1.3 研發(fā)企業(yè)數量的中介效應 131
8.2 模型與變量 131
8.2.1 模型設定 131
8.2.2 數據及變量測量 132
8.3 實證分析 138
8.3.1 描述性統(tǒng)計 138
8.3.2 實證結果 138
8.3.3 穩(wěn)健性檢驗 140
8.3.4 進一步討論 140
8.4 本章小結 141
第9章 中國先進制造技術趕超的政策路徑:以移動通信技術為例 143
9.1 新興技術創(chuàng)新中政策的有效性討論 143
9.2 研究設計 145
9.2.1 數據來源 145
9.2.2 聚類分析 146
9.2.3 技術創(chuàng)新效果 147
9.3 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發(fā)展中的政策演進 148
9.3.1 層次聚類與K均值聚類 148
9.3.2 聚類結果分析 149
9.4 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產業(yè)政策的創(chuàng)新激勵效果 152
9.4.1 顯性技術優(yōu)勢指數與變異系數 152
9.4.2 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產業(yè)政策與創(chuàng)新效果 154
9.5 本章小結 157
第10章 結論與展望 159
10.1 主要研究結論 159
10.2 政策建議 161
10.3 研究展望 162
參考文獻 16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