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主要研究了二戰(zhàn)以來西方政治思想的發(fā)展和演變,重點介紹了波普爾、阿倫特、達爾、羅爾斯、哈耶克、奧克肖特、伯林、弗里德曼、諾齊克、阿隆、薩托利、沃格林、貝爾、尼斯比特、麥金太爾、馬爾庫塞、弗羅姆、薩特、列斐伏爾、阿爾都塞、哈貝馬斯、利奧塔、福柯、德茲勒、羅蒂、馬利坦、奧爾森、布坎南、李普塞特、達倫多夫、伊斯頓、阿爾蒙德、派伊、英格爾哈特、亨廷頓等人的政治思想。這一時期政治思想的突出特點是:各種政治思潮異彩紛呈,既相互沖突,又相互借鑒和滲透;同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類意識形態(tài)成為沖突的焦點。二戰(zhàn)后,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兩大思潮都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成為多數(shù)歐美國家的政治實踐,推動了西方福利國家的建設。但福利國家政策造成的新問題,促使了西方福利國家的建設。但福利國家政策造成的新問題,促使了新左翼激進主義的崛起和新左派運動的爆發(fā)。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危機,引發(fā)了新保守主義思潮的興起,并且導致了生態(tài)主義、女權主義等新興思潮的涌現(xiàn)。進入80年代后,新保守主義盛行,左翼思潮受挫,互蘇聯(lián)解體,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但90年代后期,社會主義運動開始復興,奉行“第三條道路”的社會民主主義再度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