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研究·
再論評注性副詞“還好”形成的過程和機制 宋文輝
“都”的“右向管轄規(guī)則”補議 完權
從副詞“”的新興用法看漢語的虛和實 王冬梅
“是X呢,還是X呢?”句式的語用分析 余躍龍
分裂句的句法制圖分析
——基于跨語言數據的比較 劉亮 李音翰
·古代戲曲研究·
《錦香亭》敘事模式的衍化與傳奇重構 丁淑梅 武曉靜
人才環(huán)流與河北昆弋的繁榮 時俊靜
晚清雜劇《同情夢傳奇》作者考辨 魏洪洲 張含
·理學詩學會通研究筆談·
中國傳統文化特征視野下的理學與詩學會通研究 廖可斌
宋明理學詩學會通研究的學理基礎、存在問題與研究策略 王培友
宋代理學詩學會通研究的基本層面 張文利
明代理學與詩之會通研究 郭萬金
·近代現當代文學與歷史文化語境研究·
長篇小說《秋》文本修改之考釋 劉姝 金宏宇
晚清民初報刊時評與報人小說的互動及其現代意義 康鑫
許壽裳“去左翼化”的魯迅闡釋 陳華積
戲曲如何講好當代中國故事
——論豫劇《朝陽溝》的藝術魅力及當代啟示 李君君
重審方修馬來亞淪陷時期華文文學史書寫中的倫理承擔 李美
·中國文論研究·
“勢實須澤”:《文心雕龍·定勢》篇別解 白建忠
漢代經學視域中的文藝功能論 郭明浩
古代敘事美學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趙瑩
中國現代文論中“文學的特質”/“文學性”的命運 姜文振
中國古代時空觀及藝術時空表現方式特征 張逸
·東方現代詩歌研究·
緬甸詩歌的現代轉型 張哲
論印度現代詩歌中的傳統在場
——以印度“陰影主義”詩人普拉薩德長詩《眼淚》為例 王靖
巴基斯坦烏爾都語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模仿、自省、反抗與重塑 張亞冰
·學術名家研究·
曾繁仁先生的學術道路與美學貢獻 楊天奇
“橫從穿貫”——王本朝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柳曉珊
·書序與書評·
《宋代學術文化思潮與〈詩經〉研究》序 王長華
以學術為志業(yè)——讀孫秀昌教授《公孫龍子文獻撮要》 邢建昌
充分發(fā)揮術語學的學術網絡“結構洞”中間人功能
——評李智《法律??圃~語的詞義屬性及釋義研究》 王東海
從跨學科視域探究魯迅的文學世界
——評李宗剛著《現代教育與魯迅的文學世界》 楊劍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