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
三、文獻綜述
1.短視頻的生產實踐研究
2.社會資本的構成與測量
3.媒介使用與社會資本
4.社會資本的優(yōu)化路徑
四、核心概念
1.社會資本
2.短視頻場域
五、研究方法
1.深度訪談法
2.參與式觀察法
六、研究思路與目的
1.研究思路
2.研究目的
章 “象牙塔”博主們的短視頻生產實踐歷程與動機分析
一、人場:初識短視頻
1.社交歸屬:“身邊的人都在玩”
2.娛樂消遣:緊張學習之后的放松
二、實踐:成為短視頻博主
1.純粹的實踐理解力
2.社交網絡中的自我呈現(xiàn)
3.身邊人的成功激發(fā)經濟利益的追逐
4.促進其他社會實踐的完成
三、轉場:從業(yè)余到職業(yè)
1.興趣驅動
2.資本助推
3.權力獲取
四、退場:忠于學業(yè)
1.無法實現(xiàn)預期
2.難以二者兼顧
第二章 “象牙塔”博主們在短視頻生產實踐中的社會資本形式
一、關系網絡
1.地域型關系網絡
2.脫域型關系網絡
二、社會信任
1.關系型信任
2.普遍型信任
三、社會規(guī)范
1.道德性規(guī)范
2.契約性規(guī)范
3.行政性規(guī)范
第三章 “象牙塔”博主們在短視頻生產實踐中的社會資本積累
一、博主與博主之間的互動
二、博主與用戶粉絲之間的互動
三、博主與商業(yè)平臺之間的互動
第四章 “象牙塔”博主們在短視頻生產實踐中的社會資本轉化
一、以文化資本為核心的資本轉化
1.利用文化資本建立社會信任
2.運用文化資本強化關系網絡
3.挖掘文化資本實現(xiàn)經濟價值
二、基于青春策略的資本轉化
1.以創(chuàng)作校園內容為載體實現(xiàn)資本轉化
2.以顏值人設聚集流量關注
第五章 “象牙塔”博主們在短視頻生產實踐中的社會資本碰撞
一、弱關系的強化與強關系的弱化
1.弱關系的強化:虛擬社群親密交往帶動線下關系鏈接
2.強關系的弱化:疏遠校園,屏蔽父母
二、社會網絡的重塑與危機
1.網絡異質程度增強,潛藏商業(yè)陷阱
2.網絡權威關系獲得,增加責任負擔
三、“利用”與“被利用”的兩難境地
1.獲得普遍型信任與距離感
2.規(guī)范的便利與制約
3.義務與期望的抉擇
4.大學生身份優(yōu)勢與矛盾
四、學生與社會人的身份認知沖突
1.社會參與意識:積極進入社會VS淡漠校園交往
2.個人價值觀念: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個人價值VS學生
不務正業(yè)
3.生活滿意度:成就感VS失落感
第六章 “象牙塔”博主們在短視頻生產實踐中的社會資本優(yōu)化路徑
一、個人層次
1.適當反連接。平衡“兩型”關系網絡
2.持續(xù)提升教育水平,利用文化資本的轉化價值
3.樹立正確價值觀.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二、平臺常規(guī)層次
1.調適算法模型.優(yōu)化內容推薦
2.完善規(guī)則規(guī)范.加強平臺管理
三、平臺組織層次
1.推進平臺轉型。強化價值傳播
2.明晰平臺角色。構建行動者網絡
3.出臺專項扶持.鼓勵大學生參與創(chuàng)作
四、平臺外在社會機構層次
1.受眾提升媒介素養(yǎng),構建理性參與文化
2.學校積極引導.正確看待“網紅經濟”
3.政府加強監(jiān)管力度,調整社會資本結構
五、社會系統(tǒng)層次
1.堅持主流文化主導地位,推動主流文化大眾化
2.提升社會包容度,樹立多元人才觀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