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灸經綸》為清代徽州歙縣名醫(yī)吳亦鼎(字硯丞)編撰,成書于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這是一部灸療專書,在中華針灸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全書共四卷:*卷論述蓄艾、下火、坐向、點穴、人神所在、灸忌、用艾、灸炷、補寫、灸后調養(yǎng)、灸瘡膏藥、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循行、五輸穴、骨度尺寸;第二卷論述十二正經穴位、奇經八脈穴位,附有經穴歌和明堂圖;第三卷論述證治本義、十二正經主病、奇經八脈主病,以及傷寒、中風、厥逆、、身部諸病的艾灸治法;第四卷論述手足、二陰、婦科、兒科、外科諸病的艾灸治法。本書中介紹了隔藥物餅灸法、黃蠟灸法、豆豉餅灸法、神燈照法、桑柴火烘法等,載病證三百九十二種,灸方四百二十五首,用穴二百九十八個;除常規(guī)取穴和灸法外,還記述了一些灸療的特殊禁忌、安神祝由咒語、養(yǎng)生心法要領,全書*末附有《硯丞醫(yī)愿》一文。本書較系統(tǒng)地總結了清代中期以前中醫(yī)灸法的理論和臨證經驗,是一部既重理法又重實用,且突出醫(yī)德的灸療專著,在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灸療古籍中堪稱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