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交融共生——南陽文化藝術與宛梆的形成/1
第一節(jié).南陽文化藝術的積淀/3
第二節(jié).宛梆藝術的起源/13
第三節(jié).宛梆的文化價值/21
第二章.戲隨時變——宛梆藝術的流傳/29
第一節(jié).新中國成立之前宛梆藝術的流布/31
第二節(jié).新中國成立之后宛梆藝術的流布/33
第三節(jié).宛梆團體的生存現狀/36
第三章.梆子聲聲——宛梆藝術的構成形態(tài)/49
第一節(jié).宛梆音樂/51
第二節(jié).宛梆表演/79
第三節(jié).宛梆的劇目生產/90
第四章.田野尋蹤——歲時節(jié)慶中的宛梆表演/109
第一節(jié).民間信仰與宛梆表演/113
第二節(jié).人生禮俗與宛梆表演/117
第三節(jié).歲時節(jié)慶與宛梆表演/119
第四節(jié).藝術展演與宛梆表演/120
第五章.薪火相傳——宛梆的人才培養(yǎng)及傳承人/129
第一節(jié).師徒傳承—傳統(tǒng)的科班教學/131
第二節(jié).戲校教育—科班的現代延續(xù)/133
第三節(jié).宛梆演員的繼續(xù)教育/141
第四節(jié).宛梆藝術各級代表性傳承人/142
第六章.非遺之后——宛梆傳承發(fā)展之思/151
第一節(jié).劇種認同與宛梆的傳承/153
第二節(jié).劇種本色與音樂的創(chuàng)作/164
第三節(jié).宛梆傳播的路徑/167
第四節(jié).宛梆保護現狀及發(fā)展對策/171
附錄一.南陽各戲曲志所載宛梆劇目/179
附錄二.宛梆傳統(tǒng)劇目經典場次選登/189
《黃鶴樓》(第七場—第九場)/191
《黃飛虎反五關》(第五場—第六場)/204
后記/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