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 隴南文旅論
輯 品牌創(chuàng)意論
關于隴南文化旅游產業(yè)開發(fā)的思考與建議【17年2月】
關于蜀道聯合申遺的思考與建議【16年6月】
重視學術成果轉化,打造甘陜川白馬人文化旅游圈【15年3月】/(文略,存目)
構建甘陜川文藝圈,為隴南文旅搭好橋【14年11月】
整合優(yōu)勢資源,加快紅色旅游開發(fā)步伐【11年7月】
挖掘保護和傳承隴南地域文化,推動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11年8月】
關于大力發(fā)展隴南旅游業(yè)的思考【04年12月】(佚文,存目)
第二輯 仇池文化論
尋找“仇池文化”【17年4月】
《千年乞巧千年唱》研討會發(fā)言【16年7月】
杜甫與仇池【13年5月】
刑天:氐民族之戰(zhàn)神【12年6月】
伏羲:誕生于隴南的人文始祖【12年3月】
第三輯 《西狹頌》價值論
“《西狹頌》文化叢書”出版賀信【17年9月】
西狹漢刻“德政觀”及其現實影響【15年6月】
關于與漢中市合力打造“漢三頌”旅游熱線的規(guī)劃方案【13年6月】
“西狹摩崖石刻群”認識價值概論【03年6月】
《西狹頌》題名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其認識價值【1994年4月】
第四輯 白馬人民俗論
文縣白馬人文化旅游開發(fā)需要注意的問題【15年3月】
白馬人民俗文化的大觀園【13年2月】
第五輯 蜀道文化論
蜀道申遺不可缺少“隴蜀古道”【14年9月】
“蜀道學”芻議【13年9月】
“隴蜀古道”研究概述【13年9月】
甘陜川政協聯手,共行蜀道申遺【10年7月】
“隴蜀古道”考略【1993年8月】
第六輯 茶馬文化論
打造北茶文化品牌,做強隴南生態(tài)旅游【14年10月】
康縣茶馬古道概論【11年4月】
第七輯 軒轅文化論
康養(yǎng)與長壽:軒轅文化的民生品質【22年3月】
清水文脈,薪火相傳【18年3月】
關于軒轅文化旅游產業(yè)開發(fā)的四點建議【12年7月】
碑文隱隱,清水悠悠【08年5月】
第八輯 收藏文化論
珍視地方風物,弘揚收藏文化【12年8月】
成州奇石簡論【07年9月】
奇石收藏的奧秘【1997年6月】
第九輯 早秦文化論
深入研究早秦文化,為隴南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學術支撐【年9月】
樹立西起首品牌,助力岷縣文旅崛起【年5月】
禮縣出土秦國四輪車型器為“車模玩具”說【年5月】
秦國“宮”字紋金、銅箔飾片考釋【14年9月】
禮縣大堡子山秦先公墓補說【1996年9月】
后記 情系文旅二十年——《隴南文旅論》后記
下冊 隴蜀之城論
輯 品牌創(chuàng)意論
“隴蜀之城”散論
附錄:孫雪濤:堅定文化自信,建設“隴蜀之城”
站在新的起點,擦亮隴蜀品牌
深究“隴蜀之城”特質,留住隴南美麗鄉(xiāng)愁
建設“隴蜀之城”,塑造文旅品牌
“隴蜀”考源與隴南創(chuàng)建“隴蜀之城”構想
第二輯 隴蜀溯源論
弘揚“得隴望蜀”,賦能“隴蜀之城”
“隴蜀之城”的地方志考察
“隴蜀”略考
正確認識“隴蜀之城”的深刻內涵
從吳家軍保蜀”看歷的隴蜀關系
第三輯 隴蜀文化論
文化是“隴蜀之城”建設的魂
以隴蜀文化賦能“隴蜀之城”
“隴蜀之城”文化架構及其現實意義
用文化為建設“隴蜀之城”鳴鑼開道
“隴蜀之城”的文化特征
創(chuàng)新發(fā)展文化,為“隴蜀之城”注入文化元素
第四輯 精神價值論
打造“隴蜀之城”品牌,構建隴南精神文化內涵
“隴蜀之城”也是文明之城
打造“隴蜀之城”,要提升小城鎮(zhèn)的文化品位
第五輯 隴蜀文學論
《蜀道難》源流與“詩史”演變
揮毫寫世運,潑墨傳山川
隴南,一座詩意彌漫的“隴蜀之城”
地域文化書寫與“隴蜀之城”
第六輯 建言獻策論
關于“隴蜀之城”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弘揚“隴蜀文化”,建設生態(tài)之城
設立“白龍江學者獎”,實施文化創(chuàng)新驅動戰(zhàn)略
打造“隴蜀之城”,要提高農家樂的娛樂檔次
打造“隴蜀之城”,要重視文藝院團建設
淺談打造“隴蜀之城”
深刻理解“隴蜀之城”內涵,切實加大宣傳力度
南北過渡帶,康養(yǎng)隴之南
“隴蜀之城”符合隴南文化實情
站在全市高度,整體謀劃隴南旅游
關于打造“隴蜀之城”品牌的思考
建議在武都城出入口打造文化地標雕塑
探秘,謀劃文旅新品牌
隴南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中的問題及對策
精準定位隴蜀文化,服務“隴蜀之城”建設
發(fā)展文化,助推“隴蜀之城”
后記 站在新的起點,謀劃隴南未來——《隴蜀之城論》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