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 論……………………………………………………… 001
一、問題的提出 ……………………………………………………… 002
1.移動互聯改變人類傳播生態(tài) ……………………………………… 002
2.群落化生存的提出 ………………………………………………… 004
3.本書研究問題 ……………………………………………………… 006
二、文獻綜述 ………………………………………………………… 007
1.網絡社區(qū)的本體特征研究 ………………………………………… 008
2.網絡社群的傳播動力研究 ………………………………………… 012
3.網絡社群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研究 ………………………………… 018
4.文獻評述 …………………………………………………………… 022
三、關鍵概念厘定 …………………………………………………… 024
四、研究意義 ………………………………………………………… 027
五、研究方法 ………………………………………………………… 028
1.網絡民族志 ………………………………………………………… 029
2.深度訪談法 ………………………………………………………… 031
六、本書結構 ………………………………………………………… 033
第二章 移動生境:群落化生存時代的到來……………………… 037
一、移動傳播生境的構成 …………………………………………… 039
1.液態(tài)連接的新場景 ………………………………………………… 040
2.網絡應用的嵌入式結構 …………………………………………… 044
3.網絡連接關系的拓展 ……………………………………………… 048
二、以信息策展聚落成群 …………………………………………… 051
1.信息策展:從精選內容到編織意義 ……………………………… 052
2.群落邊界的自反性更新 …………………………………………… 054
三、群落化生存的特征 ……………………………………………… 057
1.現實世界與虛擬群落交疊共生 …………………………………… 057
2.商業(yè)因素對群落生態(tài)深度滲透 …………………………………… 059
3.個體對抗流動社會的緩沖策略 …………………………………… 060
4.社群實存作為一種行動者要素 …………………………………… 061
四、小結 ……………………………………………………………… 063
第三章 網絡健身社群的混合空間傳播…………………………… 065
一、社區(qū)、空間與傳播 ……………………………………………… 069
1.社區(qū)的空間屬性 …………………………………………………… 069
2.社區(qū)的傳播本質 …………………………………………………… 071
3.混合空間與社區(qū)傳播 ……………………………………………… 072
二、以地理位置為驅動的網絡社群特征 …………………………… 074
1.社交的真實感增強 ………………………………………………… 075
2.弱關系走向強關系 ………………………………………………… 076
3.身體實踐成為社交貨幣 …………………………………………… 076
三、網絡健身社群的混合空間實踐 ………………………………… 078
1.空間實踐的數字轉化與自我呈現 ………………………………… 079
2.空間意象的個體描畫與意義再造 ………………………………… 081
3.空間功能的集體改寫與文化生成 ………………………………… 084
四、小結 ……………………………………………………………… 089
第四章 網絡直播社群的數字親密關系…………………………… 091
一、直播技術與擬社會關系塑造 …………………………………… 097
1.媒體視野下的擬社會關系 ………………………………………… 097
2.直播的技術特征與社群形塑 ……………………………………… 100
二、直播社群親密關系的制度化設計 ……………………………… 103
1.可視化表征的親密關系 …………………………………………… 104
2.儀式化塑造的親密關系 …………………………………………… 107
三、直播社群中的名氣生產 ………………………………………… 114
1.人格的商品化 ……………………………………………………… 115
2.網絡主播的親密話語慣習 ………………………………………… 117
3.主播與社群的名氣共生 …………………………………………… 120
四、小結 ……………………………………………………………… 124
第五章 網絡粉絲社群的數據化情感勞動………………………… 127
一、從粉絲參與式文化到情感勞動 ………………………………… 130
1.能動的粉絲與勞動的粉絲 ………………………………………… 131
2.粉絲情感勞動的數據化轉向 ……………………………………… 134
二、粉絲社群情感勞動的運作機理 ………………………………… 138
1.個體:因情而生的勞動責任 ……………………………………… 138
2.外部:“數據—偶像”因果邏輯下的勞動競爭…………………… 141
3.內部:組織嚴密的勞動分工 ……………………………………… 143
三、粉絲社群情感勞動的異化表征 ………………………………… 147
1.基于社群行動的觀念極化 ………………………………………… 148
2.從自主的身體到工具化身體 ……………………………………… 150
3.明暗交錯的勞動控制 ……………………………………………… 152
四、小結 ……………………………………………………………… 155
第六章 網絡疾痛社群的壓力敘事與效能重塑…………………… 157
一、自閉癥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敘事 ……………………………… 159
1.“分離”的社會交往………………………………………………… 160
2.“脫序”的生命歷程………………………………………………… 163
二、社群互動中的自我效能重塑 …………………………………… 166
1.從可知到可見的疾痛共同體 ……………………………………… 167
2.在生活敘述中召喚親職效能感 …………………………………… 169
3.個體經驗與公共議題的轉化 ……………………………………… 171
三、網絡疾痛社群“雙向螺旋”的傳播特征 ……………………… 173
四、小結 ……………………………………………………………… 176
第七章 移動網絡社群的新型生成邏輯…………………………… 177
一、本土邏輯:地方性的回歸與微部落化 ………………………… 178
1.重返在地社群 ……………………………………………………… 179
2.微部落化的形成邏輯 ……………………………………………… 181
二、資本邏輯:形塑消費性社群的外在力量 ……………………… 183
1.網絡平臺內容、關系與消費的集成 ……………………………… 184
2.從“買什么”到“做什么”的消費控制 ………………………… 186
三、生活邏輯:網絡社群作為社會資本中介 ……………………… 188
1.作為生活政治實踐的網絡社群 …………………………………… 189
2.移動網絡社群中的社會資本擴展 ………………………………… 191
四、小結 ……………………………………………………………… 194
第八章 移動社群傳播的隱憂與風險……………………………… 195
一、社群傳播的隱私管理 …………………………………………… 197
1.數字時代的隱私披露 ……………………………………………… 197
2.隱私傳播的信任風險 ……………………………………………… 202
二、社群消費的愉悅幻象 …………………………………………… 209
1.資本權力的生命化邏輯 …………………………………………… 209
2.消費與認同的關系迷思 …………………………………………… 212
三、社群交往的現實分化 …………………………………………… 216
1.被遮蔽的“時間效應”……………………………………………… 216
2.圈層社會的催化作用 ……………………………………………… 218
結語……………………………………………………………… 221
參考文獻……………………………………………………………… 223
后記………………………………………………………………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