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德國醫(yī)生Langenbuch首次用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疾病,約20年后,撰寫并出版了《膽囊外科學》一書,此后的120多年來,膽囊外科學領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對膽囊解剖、生理功能、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認識更加透徹,藥物、器械、檢測手段的不斷更新,治療方法的多元化,以及療效的進一步提高。膽囊是膽道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膽囊外科學》一書發(fā)表后的近120多年時間里,膽囊疾病的治療多歸入肝膽外科或膽道外科學中,雖然在肝膽外科中,膽囊內容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在膽道外科領域的著作中,膽囊的內容卻占膽道外科的大部分篇幅。人們對膽囊重要性的認識之少與膽囊疾病給人造成的痛苦之深、之大形成明顯反差,并產生膽囊可有可無,切除無大礙的誤解。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各學科的分工越來越細,如胸外科分成心胸外科和普胸外科,口腔科分為牙科、口內科和口外科等,雖然有就醫(yī)不便的缺點,但有利于各領域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提高,終有利于患者。作為有本身獨立血液供應、神經支配、淋巴引流及重要生理功能的膽囊,就是人體膽道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器官。膽囊、肝尾狀葉和膽道下端的Oddi括約肌被稱為膽道系統(tǒng)的三件寶,不可再生,不可復制,不可缺失。這三件寶,各自有自身的功能,發(fā)揮各自的作用,但又相輔相成,肝尾狀葉屬肝外科,Oddi括約肌歸膽道胰腺外科。膽囊疾病是常見病、多發(fā)病,膽囊疾病治療結果的好壞已經不是單純的醫(yī)學問題,而成為重要的社會經濟問題,所以膽囊外科理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膽囊外科學》是膽道外科學的基礎。為了學習、繼承、發(fā)展和豐富《膽囊外科學》,使之更好、更多地為患者服務,因此萌生了撰寫《當代膽囊外科學》的想法。巧合的是,寫作本書之前,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保膽外科學》一書參考了《當代膽道外科學》等近年來主要論著及相關雜志和書刊,并結合作者和業(yè)內同行的實踐體會而成。《保膽外科學》雖然也有切膽的內容,但書名決定它比不上《當代膽囊外科學》,《保膽外科學》以保膽為主,而《膽囊外科學》以切膽為主,兩書合璧成的《當代膽囊外科學》,其能更全面介紹、總結百年來膽囊外科發(fā)展歷程,從膽囊疾病保守治療到外科治療,外科治療又包括百年切膽治療及近30年跌宕起伏到風起云涌的保膽治療,極大豐富了膽囊外科甚至膽道外科的內容。切膽治療如開腹切膽、化學切膽、腹腔鏡切膽、機器人切膽、自然腔道切膽等;保膽治療從早期切開膽囊取石、碎石、排石和后來膽囊造瘺取石和引流。取石治療中有經皮膽鏡碎石取石,小切口 膽鏡、腹腔鏡輔助,全腹腔鏡、機器人切膽,自然腔道取石(息肉)等。方法之多,任人喜好。本書根據(jù)循證醫(yī)學中效果和效率關系原理、廣義微創(chuàng)觀及止損外科、功能外科、精準外科等理念,判斷路徑優(yōu)劣的評價方法,并說明為什么外科領域不主要根據(jù)RCT(隨機對照試驗)。方法因人而異,因條件而異,但優(yōu)劣不能離開“性價比”,限度合理配置個人和國家的醫(yī)療資源。本書在歷史和客觀地看待切膽對膽囊良性疾病的卓越貢獻的同時,也根據(jù)當代膽道外科學總結的切膽存在的不足,同時很多學者提出切膽是在沒有其他更好方法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治療方法,用資料說明,已有比切膽更好的辦法治療膽囊良性疾病,在取得祛除病灶(結石或息肉)、消除癥狀、防癌變、防并發(fā)癥等效果的同時,沒有膽道損傷和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等不良后果。就是近20年來張寶善教授力推各種與膽鏡結合的新式保膽,書中統(tǒng)稱“中國保膽”。它以中國文化為根基,在中國對保膽認識透徹,堅持得好,發(fā)展迅猛,方法豐富多彩。在膽道鏡協(xié)助下取凈結石,遇各種方法取石困難時用外科切開取石的方法;有解剖異常時根據(jù)“祛除病灶、解除梗阻、暢通引流”預防肝膽管結石復發(fā)的原理和經驗,用外科方法糾正膽囊成石的解剖環(huán)境,改善膽汁流變學狀態(tài),增強膽囊動力,結合藥物預防等手段,明顯降低結石復發(fā)率,使受益人群增多,受益比例增高。當國外還把保膽僅作為權宜之計,僅作為研究項目之時,中國已經走出了研究階段,首先在臨床上把保膽作為膽囊良性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然后再作為主要方法,直至把結束切膽時代作為膽囊外科或膽道外科的戰(zhàn)略目標。今天,中國保膽春風撫滿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因為中國人“把握宏觀,順其自然”“肝膽相照”“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經驗和認識,中國近60年膽道外科幾代學人的心血,總結出“祛除病灶、解除梗阻、暢通引流”原則等寶貴經驗和智慧,是中國文化基因的沉淀,把這些元素注入《當代膽囊外科學》,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及標本兼治,外科為主,內外(含中西)結合,以保護為主、保護膽道生態(tài)為主,能保不切等原則治療膽囊疾病,是中國膽囊外科的基本特征,是包括保膽在內的《當代膽囊外科學》將得以不斷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今天,國外的保膽僅如星光閃爍,行將熄滅之際,中國保膽卻逆風破浪,并像烈火燎原,勢不可擋。以切為主的《膽囊外科學》,療效停滯不前,醫(yī)源性膽道損傷及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等成為曠世難題,如繼續(xù)“順”以切為主的思維方向,難題已無法破解。實踐證明,只有“逆”向前行,以“保護”膽道生態(tài)為主,才是根本出路?!懂敶懩彝饪茖W》中所推崇的理念和原則,能使膽囊外科煥發(fā)青春活力。黃志強院士指出:“要我們推倒已堅持了一個世紀的理論,建立一個新的觀念,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內鏡保膽技術的新思維是二十一世紀的大事,是中國的一件大事。”所以我們除了技術的創(chuàng)新,主要是提高認識、促進思維方式和膽囊外科大方向的轉變。西醫(yī)傳入中國百余年,百年西醫(yī)在推動中國醫(yī)學發(fā)展上發(fā)揮的作用功不可沒。對我們而言,前一百多年,在學習了新的知識、掌握了新技術的同時,也在研究和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有的問題成了制約醫(yī)學發(fā)展和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的瓶頸。這些問題集中在認識、預防和臨床診療等方面。很多學者、專家在描繪這些現(xiàn)象時,所包括的內容不謂不豐富,所舉的例子不謂不生動,但提出從源頭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不多,成效有限。人們常說,前百年的膽囊外科解決了“有沒有”方法的問題,后百年可能要解決的是眾多方法中篩選出哪種方法更好的問題。本書在總結膽囊外科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重點探究當今各種方法優(yōu)劣的評價標準,因為目前看來,醫(yī)療領域發(fā)展過程中的一些亂象,與認識和評價標準不同有直接關系。本書如果要歸納,可概括為兩個字,一個是“變”字,一個是“比”字。“變”和“比”是辯證的統(tǒng)一。觀念的轉變,才有比較方法的轉變;比較方法的轉變,得出與以往不同的正確的結論,進一步促進舊觀念的轉變。2018年,美國《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比較了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方法在治療子宮宮頸癌中的存活時間、復發(fā)率、并發(fā)癥和死亡率等因素,得出與以往不同的結論。原來的一直被聲稱為金標準的“微創(chuàng)”手術效果竟然不如傳統(tǒng)開腹手術,因而改寫了原來的指南,把子宮宮頸癌腹腔鏡改為開腹手術,也改變了只講傷口大小的“微創(chuàng)”觀念,意思指不是所有用鏡子做的手術都比開腹手術微創(chuàng),人死為大,死人才是的創(chuàng)傷,相比而言,能降低傷殘死的方法就是更微創(chuàng)的手術??赡苡腥苏J為,子宮宮頸癌微創(chuàng)治療不如開腹是個案,但膽道外科和膽囊外科優(yōu)劣比較中和原來兩種子宮宮頸癌治療方法比較方法如出一轍,幾乎都是只比傷口大小,住院時間長短和恢復快慢的研究和文章比比皆是。2017年出版的《保膽外科學》一書,根據(jù)性價比方法,比較保膽與切膽、開腹切膽與腹腔鏡切膽,整體上前者均優(yōu)于后者,與原來多數(shù)報道的結論相反,至今未見有數(shù)據(jù)支持的反駁觀點。比較方法、內容相同,結論基本相同,反之亦然。《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兩篇文章,是“變”和“比”的萌芽,《當代膽囊外科學》一書中的“比”,是“比”方法的效率,“比”取得同樣效果時的傷殘死和經濟等重要項目付出的代價,即根據(jù)治療方案和方法的“性價比”高低決定方法的優(yōu)劣,并希望以此為大多數(shù)患者提供好、真正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滿足絕大多數(shù)人對膽囊外科的殷切希望,同時也介紹特殊人群所追求的各種方法,這些都是編寫本書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書在內容和編排上與通常不盡相同,主要因為,知易行難,萬事開頭難,“新生”的推倒一個“守成”的方法、模式和認識更難。所以,本書分3個部分,把思維方法、評價體系等認識問題安排在部分,第二、第三部分是通常的基礎理論和診治方法,意涵當代條件下,膽囊外科大方向轉變的障礙不是知識和技術,而是認識問題。想法雖好、水平有限,效果如何,只能由讀者、患者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