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竹林風景線的起源與發(fā)展 1
1.2 竹林風景線的建設意義 2
第2章 竹林風景線的概念、分類及形態(tài) 4
2.1 竹林風景線的概念 4
2.1.1 定義 4
2.1.2 效能作用 5
2.1.3 構建形式 6
2.2 竹林風景線的分類 8
2.2.1 按照建設目的與功能分類 8
2.2.2 按照建設地基礎分類 10
2.2.3 按照構建形式分類 11
2.2.4 按照營造要素分類 13
2.3 竹林風景線的形態(tài) 15
2.3.1 定性研究 15
2.3.2 定量研究 17
第3章 竹林風景線構建研究 26
3.1 竹林風景線構建理論基礎 26
3.1.1 生態(tài)理論 26
3.1.2 規(guī)劃理論 27
3.1.3 空間理論 29
3.1.4 康養(yǎng)理論 33
3.2 竹林風景線構成原則 34
3.2.1 功能復合 34
3.2.2 邊界開放 34
3.2.3 空間連續(xù) 35
3.2.4 生態(tài)安全 35
3.2.5 群落豐富 35
3.2.6 格局適宜 35
第4章 竹林風景線建設實踐 36
4.1 各宜竹區(qū)竹林風景線建設 36
4.1.1 核心宜竹區(qū)竹林風景線發(fā)展概況 36
4.1.2 主要宜竹區(qū)竹林風景線發(fā)展概況 39
4.2 竹林風景線三大構建模式 42
4.2.1 以“景觀優(yōu)先”的模式構建 42
4.2.2 以“富民為主”的模式構建 58
4.2.3 以“文化引領”的模式構建 63
第5章 竹林風景線的認定、評價體系 85
5.1 竹林風景線認定體系 85
5.1.1 指導思想 85
5.1.2 指標構建與篩選 85
5.2 竹林風景線評價體系 92
5.2.1 指導思想 92
5.2.2 指標構建與篩選 92
第6章 竹林風景線的效益分析 99
6.1 生態(tài)效益 99
6.1.1 涵養(yǎng)水源效益 99
6.1.2 固土保肥效益 99
6.1.3 固碳釋氧效益 100
6.1.4 物種保育效益 101
6.2 經濟效益 101
6.2.1 第一產業(yè) 101
6.2.2 第二產業(yè) 101
6.2.3 第三產業(yè) 104
6.3 康養(yǎng)效益 104
6.3.1 環(huán)境生態(tài)保健功能 104
6.3.2 社會群體健康效應 106
6.3.3 人體生理心理響應 106
6.4 文化效益 109
6.4.1 物質成就 109
6.4.2 精神成果 112
第7章 展望 116
7.1 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116
7.1.1 理論意義 116
7.1.2 實踐意義 116
7.1.3 發(fā)展前景 119
7.2 研究結論 122
7.2.1 “景觀優(yōu)先”模式 122
7.2.2 “富民為主”模式 122
7.2.3 “文化引領”模式 122
7.3 不足與思考 123
參考文獻 126
附表 129
后記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