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柑橘品種》第二版在原來的基礎上,保持中英文介紹的風格,內容上增加了2006年以后我國審(認)定或獲植物新品種權的柑橘新品種。同時,為反映產業(yè)的實際情況,將近年從境外引進推廣的品種也做了介紹。為保證錄入此書品種的新穎性、真實性和實踐性,在遴選時考慮了下列標準:對于自主選育的品種,品種來歷清楚,具有新穎性或特色,經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審(認)定或獲得植物新品種權,且有應用價值或已有一定栽培面積;對于引進的品種,除來歷比較清楚外,要求有比較大的栽培范圍和面積,如沃柑和倫晚臍橙等。基于以上考慮,本次修編共增加了55個品種,其中主要是雜柑類和臍橙品種。如果說上一版展現(xiàn)的是我國當時柑橘栽培品種基本樣貌的話,這次增加的這些品種則代表了我國柑橘品種的研發(fā)水平。上一版我國自主選育的品種基本上以芽變和實生選種而來的品種為主,而這次展現(xiàn)的品種則有一批是通過雜交培育的品種,如金秋砂糖橘、金煌等,而且還有經過近40年細胞工程技術研究培育的胞質**華柚2號。一批新品種選育過程采用了分子標記以及組學技術,例如宗橙能明確到什么基因和DNA上的哪個堿基發(fā)生了變化。新增加的品種中,還有人工誘變的品種以及三倍體品種。分析新增品種不難看出柑橘育種的特點,即芽變仍是新品種選育的重要途徑,例如從臍橙中選育了多個熟期不同的品種,椪柑中選育了無籽品種華柑4號,從琯溪蜜柚中選育了色澤變異的三紅蜜柚等。這些新品種體現(xiàn)了我國柑橘育種技術的進步,反映出柑橘育種技術的迭代發(fā)展趨勢,即從依賴自然變異到雜交創(chuàng)造變異,再到細胞和分子技術輔助育種。目前,我國柑橘育種同其他作物一樣,朝著分子設計育種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