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用十年時間準備,重返東北三省作為偽滿洲國存在的那十四年(1932—1945),在七十萬字的篇幅里,遲子建秉承以小人物寫大歷史的寫作理念,形式上采用編年體,讓紛繁復雜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于恰當的年份浮出水面,讓那段在教科書中只有只言片語的歷史變得有血有肉,具象可觀。全書出場人物有上百位,從“康德皇帝”溥儀到抗日將領楊靖宇,從俄國商人到日本“滿洲移民”,從婉容福貴人到影星李香蘭,但是貫穿全書卻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遲子建以從容的筆調,描摹著他們在那段歲月中的生活,他們所承受的苦難,他們真摯繽紛的情感世界,而那個時代,那段歷史也在他們的故事里得以完整的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