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皆有色彩,這些色彩又是在光的作用下才呈現出來的,因此可以說有光才有色,而畫色彩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光與色的關系問題。光線通過人們的眼睛,促使視覺細胞興奮,并通過神經系統傳達到視覺中樞,視覺中樞便反饋了明度或色彩。人們通過眼睛感知色彩,又通過大腦來認識色彩。有人覺得紅色象征熱情,黑色象征冷酷,白色象征純潔,藍色象征崇高;也有完全不同的認識,即認為紅色象征恐怖,黑色象征莊嚴,白色象征凄涼,藍色象征虛無等等。 對色彩的知覺和對色彩的感情的產生,個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色彩寫生的過程,就是觀察、認知對象色彩的過程,通過正確的觀察,從而生動地表現對象。良好的色彩感覺要經過培養(yǎng)和訓練并在長期實踐中才能不斷得到提高。而色彩作為各大藝術院校美術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考查的就是考生對色彩的認識和把握能力,以及基本的塑造能力,以此來選拔優(yōu)秀的人才。許多院校的考查目的雖然基本一致,但根據各自的培養(yǎng)目標,對具體考題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一般大致分以下幾類:寫生類。采用現場寫生的形式,能較為直觀地考查考生的實際能力。默寫類。提供內容要求,由考生自己組織畫面和色調,主要考查考生繪畫的熟練程度和對畫面的把握能力。半默寫類。提供部分實物,考生再根據要求添加并組織畫面,這對考生的構圖和色彩的調性把握能力有較要求。主題性表現類。通過確定畫面主題性內涵,在考查考生的色彩塑造能力的同時,對其藝術修養(yǎng)和藝術表現能力等方面又有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