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南戲聲腔考
宋雜劇、雜扮與南戲、北雜劇的行當體制沿革考 / 002
溫州雜劇 · 戲文 · 永嘉戲曲 · 南戲諸腔
——宋元南戲發(fā)展史的四個階段 / 014
海鹽腔源流考 / 035
《南西廂記》作者崔時佩生平考 / 051
昆曲伴奏樂器考 / 056
江西弋陽腔真的“調絕”了嗎? / 065
天下優(yōu)人十九出弋陽
——江西弋陽腔未曾“調絕”補證 / 090
四平腔發(fā)源地新探 / 099
江西宜黃腔、弋陽腔戲班戲神考 / 113
卷二 湯顯祖與宜黃腔
仕途偃蹇 玉茗流芳
——紀念湯顯祖逝世 400 周年 / 126
我國最早的一篇戲曲學論綱
——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解讀 / 136《牡丹亭》與《西廂記》之比較研究 / 148
湯顯祖、梅鼎祚劇作的腔調問題
——兼與徐朔方先生商榷 / 160
越調吳歈可并論,湯詞端合唱宜黃
——清初南昌李明睿滄浪亭觀劇活動一瞥 / 170
借“拗嗓”說曲律 立昆腔為正宗
——我看晚明吳越曲家爆炒的“湯沈之爭”/ 185
湯顯祖與宜黃腔的傳承 / 196
卷三 戲曲聲腔辨析
兩種弋陽腔:高腔與亂彈 / 210
兩種宜黃腔:海鹽支派與二黃腔本名 / 219
四平腔的基本特征及其與吹腔之關系辨 / 232
“京劇聲腔源于陜西”質疑 / 243
楚調秦腔西秦腔 不是陜西山二黃 / 270
卷四 地方戲曲聲腔劇種考
“京腔六大班”初探 / 284
“京腔六大班”再探 / 292
“京腔六大班”三探 / 304
也談京腔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與戴和冰先生商榷 / 316
是“低級錯誤”,還是無端猜疑
——與戴和冰先生商榷 / 330
河北高腔探源 / 338
明代南京地區(qū)戲曲聲腔述考 / 350
瀘州高腔源自江西吉安高腔 / 364
江西戲曲在廣東 / 377
粵劇梆黃源流新探 / 385
福建北路戲探源 / 394
古老戲曲劇種東河戲 / 418
從婺源徽班看宜黃腔入皖的變化 / 425
卷五 江西采茶戲
從行當體制看三腳班的形成與發(fā)展 / 434
略論江西采茶戲之研究與發(fā)展 / 444
贛南采茶戲的發(fā)展歷史、藝術形態(tài)及其藝術革新 / 453
附錄
抉微索隱細考察 南腔北調探源流
——流沙先生的戲曲聲腔史研究 / 476
明代戲曲出版物之最:江西人編選、出版的劇本 / 487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