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引 子 1
一 締結澶淵盟約,贏得發(fā)展機遇 1
二 興宮室禱祠之役,虛國帑生民之財 8
章 清白相承人家,志度淵遠父子 16
一 “吾本寒家” 16
二 蒞官端愨自守,為政興利除弊 18
三 寶元、慶歷間的名臣 21
四 文雅夙成的少年 24
五 釋褐與初仕 31
第二章 盛世之下的內憂外患 34
一 仁宗天圣、寶元間的改革 34
二 寶元、慶歷間的宋夏戰(zhàn)爭 41
三 慶歷新政 50
第三章 回翔內外,涵養(yǎng)器業(yè) 63
一 游宦蘇杭,代父建言 63
二 守喪與復出 66
三 息肩簿領,優(yōu)游館序 74
四 返鄉(xiāng)省親,勖勉諸侄 78
五 執(zhí)禮論樂,搏擊奸佞 80
六 師友英豪,聲譽漸起 82
七 初從恩相,通判鄆州 85
八 再托后車,出為并倅 87
九 屈野之役,進筑受挫 92
十 陳力就列,三辭清要 95
十一 努力人事,兩諫災祥 97
十二 傷舊交物故,諷新知偏失 99
第四章 諫院五載 102
一 首陳“三德”,極論治本 103
二 進“五規(guī)”之狀,揭改革之綱 106
三 度材而授任,量能而施職 109
四 精將士之選,嚴階級之法 111
五 不避強,不凌弱;內有備,外修好 113
六 析國窮民貧之因,陳財政改革之法 115
七 嚴于執(zhí)法,刑期無刑 123
八 取士之法,德行為先 125
九 進賢退不肖,治亂之大本 127
十 出任諫院之長,促成皇權交接 131
十一 調停兩宮,于國有功 135
十二 尊無二上,至孝在誠 139
十三 辭諫院之職,獲“四友”之譽 144
第五章 仁宗后期的改革 149
一 解鹽通商 150
二 改里正衙前為鄉(xiāng)戶衙前 152
三 河北現錢入糴和茶葉通商 156
四 仁宗后期的方田均稅 158
五 裁冗兵、減恩蔭 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