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從 2023年發(fā)布的全球癌癥統(tǒng)計數據結果來看,女性惡性腫瘤中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中國的乳腺癌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加關注乳腺癌的相關問題。作為醫(yī)生,我們每天都在治療具體的患者,但如何救治更多的患者,并且都能實現(xiàn)精準診斷、明確分型,像管理慢性病一樣,讓更多患者得以重獲健康、回歸有質量的生活,是立志“精誠”的“大醫(yī)”要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有責任的乳腺??漆t(yī)生,也會是一位研究型醫(yī)生。堅持踐行“實驗室—床旁”理念,要從核心臨床問題中提煉科學問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依托相關實驗室成果,自主設計發(fā)起 IIT研究,搭建臨床基礎連接橋梁,進行精準治療探索,讓取得的科研成果再服務于臨床實踐。近年來,復旦大學腫瘤醫(yī)院乳腺外科結合數字病理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xiàn)快速病理分型,將本中心首創(chuàng)的三陰性乳腺癌“復旦分型”“腔面型乳腺癌 SNF分型”與臨床研究緊密結合,實現(xiàn)新輔助和晚期乳腺癌研究的全覆蓋。該研究模式下的系列臨床試驗正在順利開展中,包括了 SNF系列及 FUTURE 20等平臺型研究、FUTURE及 MULAN等“傘型”研究。這些研究致力于解決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方案單一且療效不佳、激素受體陽性 HER2陰性乳腺癌CDK4/6抑制劑耐藥后治療選擇困難、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無藥可用等臨床治療難題,并與病理科、精準中心和實驗室密切協(xié)作,以快速探索新藥在臨床治療中的價值,且緊密銜接啟動后續(xù)多中心研究。“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面對復雜的病理機制和患者個體化的治療需求,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中國乳腺癌研究者探索乳腺癌的病理機制,以更好地治療這一疾病。我欣喜地看到張劍、李恒宇、聶建云等教授組織國內眾多乳腺癌領域的專家學者致力于乳腺癌的診療事業(yè)。最后,作為臨床醫(yī)生和科研工作者,我們希望能夠在乳腺癌治療領域實現(xiàn)更加人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模式。為此,我們建立了乳腺腫瘤精準治療協(xié)作組(BCTOP),以提升乳腺癌治療療效、提高我國乳腺癌診治水平為目的,通過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開發(fā)新藥及新技術為手段,期望能夠推動乳腺癌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們歡迎廣大醫(yī)療和科研工作者關注并參與乳腺腫瘤精準治療協(xié)作組的工作,共同致力于乳腺癌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希望中國乳腺癌研究逐漸屹立于世界乳腺癌研究的“潮頭”,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通過我們的努力為乳腺癌治療注入新的希望與活力,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夠早日康復,重獲美好生活。邵志敏乳腺癌已成為全球范圍內女性健康領域最受關注的疾病之一。得益于國內外同道的不懈努力,乳腺癌的診治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進展。如今,乳腺癌診療已邁入精準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時代,新型診斷技術與治療策略也不斷涌現(xiàn)。作為腫瘤領域的臨床醫(yī)生和科研工作者,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更強大的武器來與這一疾病作斗爭。但仍需指出的是,乳腺癌的診療依然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乳腺癌的耐藥、復發(fā)轉移等問題,仍然困擾著醫(yī)學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何克服這些難題以進一步提升乳腺癌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始終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們未來持續(xù)奮斗的方向。本書匯集了包括長江學術帶乳腺聯(lián)盟成員在內的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在乳腺癌領域的經驗和見解,系統(tǒng)性地總結了目前乳腺癌診治領域的現(xiàn)狀,并深入探討了其中有爭議性的問題。此外,本書還特別關注了乳腺癌診治中涉及的新興技術和前沿研究,并通過問答的形式對乳腺癌的未來發(fā)展方向進行了展望,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前沿而全面的信息。希望本書能為乳腺癌領域的廣大醫(yī)療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參考、指導和啟發(fā),推動乳腺癌診療的規(guī)范化和高質量發(fā)展,為構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胡夕春在醫(yī)學研究的道路上,我們時刻都在追尋真理,探索未知,尤其是對于乳腺癌這樣一種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疾病。乳腺癌的診治一直是醫(y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關于乳腺癌診治的參考文獻雖已呈爆發(fā)式增長,但這似乎只能作為一個安慰,面對如此海量的研究數據,我們依舊陷入困惑,因為我們對乳腺癌診治結果有著更高更遠的需求。這無疑是乳腺癌領域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巨大的時代挑戰(zhàn)。知識的島嶼越大 ,無知的海岸線便也越長,無奈便也越多。然而,對于我們急于攻克的對象,了解的多總是要比了解的少好。如今,科技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正推動著乳腺癌診治的發(fā)展,我們通過科學手段不斷探究乳腺癌的疾病本質和發(fā)生機制,提出了許多新的診斷方法和治療策略。但我們仍然陷于一定的困惑之中,這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些許無力感,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掩飾這種缺陷、回避這些爭議。相反,我們應該正視它,將其視為科學探索的動力,推動乳腺癌診治工作不斷向內深入、向前發(fā)展。本書針對乳腺癌,歸納出診治現(xiàn)狀、尋找出叩啟出未來之問。我們邀請了乳腺癌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對每個專題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梳理分析。我們希望通過提出一系列亟待未來解決的 100個關鍵問題,給到廣大乳腺癌工作者研究方向上的提示,以期早日獲得答案,最終使患者獲益。這些關鍵問題涵蓋了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分子分型、預后評估、治療策略、基礎轉化等多個方面。事實上,有爭議的問題遠不止 100個,篇幅原因不能更多呈現(xiàn),我們其實更希望通過這本書來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因為我們相信,只有通過不斷的追問和探索,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本質,才能找到更精準有效的診治對策。我們要向所有對乳腺癌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治做出貢獻的科學家、醫(yī)生和患者致敬。正是因為你們的努力和奉獻,才大大改善了乳腺癌的診治現(xiàn)狀,極大地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遠期生存。愿我們努力完成的這本書,不僅能使新進乳腺癌領域的醫(yī)療從業(yè)者迅速地掌握目前的診治格局,也能使業(yè)界資深人士對未來研究方向擁有良好判斷和濃厚興趣,最終為乳腺癌相關領域帶來新的思路和突破。最后,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探索之旅,致敬未來的科學,為乳腺癌診治的進步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我們相信,共同努力解決現(xiàn)有爭議就可以迎來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讓乳腺癌不再是威脅女性健康的惡魔,而成為我們戰(zhàn)勝的對象。愿本書能成為乳腺癌診治領域的重要參考工具書,推動我們邁向一個更加健康和美好的明天。由于乳腺癌領域進展迅速、資料繁多,又因時間和能力受限,本書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讀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