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一般工業(yè)技術一網共治 構建數字治理新體系

一網共治 構建數字治理新體系

一網共治 構建數字治理新體系

定 價:¥89.90

作 者: 周斌 婁歡 張森 張艷萍 戎彥珍 李衛(wèi) 計瑋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620217 出版時間: 2023-10-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城市“一網共治”數字治理體系建設為研究對象,聚焦分析“一網共治”建設的新思路、新路徑和新體系,著重從構建城市運行動態(tài)監(jiān)測體系、打造資源與應用賦能中心、實現共治共享一體化協同、樹立慧治慧聚創(chuàng)新示范方面展開論述,為城市治理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提供經驗借鑒,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對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現實意義。本書適合城市治理實踐者、政策制定者、城市治理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數字化轉型專業(yè)公司相關從業(yè)者等閱讀。

作者簡介

  周斌正高 級經濟師,高 級工程師,PMP,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城市智慧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博士,南京大學 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培養(yǎng)博士后,江蘇省第六批(南京郵電大學)產業(yè)教授,江蘇省科技服務業(yè)“百優(yōu)人才”,第十一批南京市具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 家,長期致力于數字化與新經濟融合領域相關理論研究、技術和管理工作,多次獲得工程咨詢類相關獎項,獲得專利5項,發(fā)表論文數十篇。婁歡高 級經濟師,PMP,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城市智慧研究院院長助理,江蘇省科技服務業(yè)“百優(yōu)人才”,從事數字城市研究與實踐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數字城市咨詢與規(guī)劃、平臺規(guī)劃與實施、系統優(yōu)化等。張森工程師,PMP,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 級咨詢顧問,從事數字政府領域咨詢規(guī)劃工作8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智慧城市、數字治理、一網統管等,主持并參與多個省市地方政府大數據規(guī)劃、智慧城巿課題、數字治理平臺建設等。張艷萍工程師,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 級咨詢顧問,從事ICT領域規(guī)劃咨詢工作5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智慧城市、—網統管等,參與多個省市地方政府智慧城市規(guī)劃、數字政府規(guī)劃、智慧城市課題研究等。戎彥珍經濟師,工程師,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 級咨詢顧問,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機電),主要從事智慧城市、網絡強國、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等領域的規(guī)劃咨詢,參編專著3部,發(fā)表論文十余篇。李衛(wèi)高 級工程師,中通服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城市智慧研究院副院長、軟件產品事業(yè)部總經理,長期從事智慧城市、智慧園區(qū)等領域的軟件研發(fā)和管理工作。計瑋工程師,長期從事信息化、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相關的規(guī)劃、咨詢及研發(fā)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一網共治”需求分析及思考1
1.1 基于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建設的需求分析2
1.1.1 數字化空間使城市治理的空間范圍日益擴大2
1.1.2 數字化平等效應使城市治理的主體日益多元化3
1.1.3 數字城市建設使參與式治理成為城市治理新亮點4
1.1.4 數字社會演進使城市生活日益網絡化和智慧化5
1.1.5 數字政府改革使城市居民自治化進程繼續(xù)加速6
1.2 基于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的需求分析7
1.2.1 對各城市主體需求和城市管理問題的主動感知能力7
1.2.2 對城市運行趨勢和問題演化的及時分析研判能力9
1.2.3 對城市各類重大事件、活動和疑難問題的聯動實時處置能力10
1.3 “一網共治”數字治理體系的理解及路徑初步研究11
1.3.1 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提升集中數字化體現11
1.3.2 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實時動態(tài)14
1.3.3 工具賦能城市治理協同高效15
1.3.4 科技賦能城市治理智能創(chuàng)新18
第二章 “一網共治”城市治理新體系25
2.1 目標:“共建、共享、共治”的高質量城市治理26
2.1.1 打造數字底座,實現“共建”26
2.1.2 構建數字賦能中臺,實現“共享”29
2.1.3 助推多元治理格局,實現共治38
2.2 架構:基于數字驅動的多元主體治理體系42
2.3 基礎:蓄能賦能的新一代政務云43
2.3.1 建設目標44
2.3.2 建設內容45
2.4 中樞:城市數字治理中心47
2.4.1 建設目標47
2.4.2 建設內容48
2.5 保障:治理標準法規(guī)體系建設51
2.5.1 建設目標51
2.5.2 建設內容54
2.6 借鑒:國內外城市治理經驗分析57
2.6.1 國內城市治理案例57
2.6.2 國外城市治理案例58
第三章 “一網共治”數字治理實踐新思路63
3.1 “一核一網多元共治”數字治理建設藍圖64
3.1.1 愿景:“一核一網多元共治”64
3.1.2 一核:新一代“城市大腦”64
3.1.3 一網:網格化服務嚴密的“一網覆蓋”65
3.1.4 多元共治:多方參與,協同治理66
3.2 基于建立健全體系機制,實現數字治理“扁平化”67
3.2.1 創(chuàng)新數字治理體系67
3.2.2 組建數字治理實體機構71
3.2.3 運行機制體制保障72
3.3 基于多元數據打造“可信賬戶”75
3.3.1 “可信碼”:一網共治的數據要素價值基礎75
3.3.2 “網格碼”:多元數據集聚編輯與應用76
3.4 城市運行監(jiān)測指標體系與城市治理重心指數78
3.4.1 城市運行監(jiān)測指標體系78
3.4.2 城市治理重心指數79
3.5 “治理構件”與“治理事件”助力自治能力提升82
第四章 構建城市運行動態(tài)監(jiān)測體系,感知城市生命力83
4.1 豐富城市數據資源池84
4.1.1 以政務數據為基礎,完善城市運行基礎數據84
4.1.2 以時空為特征,構建城市空間數據85
4.1.3 以萬物互聯為特征,補充城市感知數據90
4.1.4 以動態(tài)監(jiān)測為特征,引入社會數據92
4.1.5 多源數據融合構建多領域主題庫92
4.2 城市運行指標體系設計95
4.2.1 總體設計95
4.2.2 分模塊設計98
4.3 探索時空大數據指標104
4.3.1 城市運行時空數據指標104
4.3.2 時空大數據典型應用105
4.4 實現城市運行動態(tài)監(jiān)測107
4.4.1 基于動態(tài)指標監(jiān)測,對城市運行異常告警107
4.4.2 緊抓核心典型指標,研判城市發(fā)展趨勢108
4.4.3 緊盯安全風險指標,守住城市運行安全底線108
4.4.4 打造多元平臺、引入多元主體、實現多元服務108
4.4.5 建立現代治理體系,構建良性社會生態(tài)109
第五章 打造資源與應用賦能中心,激發(fā)城市協調力111
5.1 需求驅動新技術落地112
5.1.1 區(qū)塊鏈為政務數據確權、溯源、共享提供新思路112
5.1.2 數據中臺推動城市數據深入挖掘和應用114
5.1.3 5G技術支撐數據高速傳輸和創(chuàng)新應用116
5.1.4 人工智能推進創(chuàng)新應用建設118
5.1.5 城市信息模型助力虛實融合的數字孿生城市建設120
5.2 打造數字治理資源與應用賦能中心121
5.2.1 數字信息資源的匯聚調度121
5.2.2 數字標準規(guī)范的統一制定124
5.2.3 數字業(yè)務需求的線上對接125
5.2.4 數字應用協同的統籌示范126
5.3 市、區(qū)、街道三級聯動的工具賦能127
5.3.1 橫向到邊的跨部門“智能工具箱”127
5.3.2 縱向到底的跨層級“人工智能治理算法庫”128
第六章 實現共治共享一體化協同,釋放城市新活力129
6.1 社區(qū)協同提升人口活力130
6.2 跨界聯動激發(fā)社會活力131
6.2.1 企業(yè)數據與政務數據互動131
6.2.2 政府管理制度趨動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135
6.3 企業(yè)培育促進創(chuàng)新活力136
6.3.1 科技驅動,點燃高新技術“新引擎”136
6.3.2 政策引領,助力創(chuàng)新建設“新臺階”136
6.3.3 多方協同,走活城市創(chuàng)新“大棋局”137
6.4 三級聯動展現政府活力138
6.4.1 市、區(qū)、街道三級聯動的事件處置138
6.4.2 政務資源共享提升服務質量139
第七章 樹立慧治慧聚創(chuàng)新示范,增強城市發(fā)展力143
7.1 從服務和管理出發(fā)了解城市人口144
7.1.1 基于人口群體分類摸底實際服務管理人口144
7.1.2 基于實際服務管理人口實現資源的科學規(guī)劃與動態(tài)配置144
7.2 從交通出行看經濟活力146
7.2.1 交通出行方式多樣化147
7.2.2 車輛保有量、上牌量及在途量顯著提升147
7.2.3 從車牌歸屬看區(qū)域聯動發(fā)展148
7.3 從人口流動看城市變化149
7.3.1 人口流動行為分析149
7.3.2 流動群體畫像分析150
7.3.3 重要節(jié)假日及重要事件的人口流動分析151
7.4 從物聯感知到安全發(fā)展152
7.4.1 城市安全感知智慧化152
7.4.2 多領域監(jiān)控常態(tài)化152
7.4.3 “戰(zhàn)時”聯動高效化154
7.5 基于資源承載力的生態(tài)環(huán)境155
7.5.1 基于物聯設備感知開展主動監(jiān)測與預防155
7.5.2 基于12345熱線投訴舉報實現快速反應與治理158
7.6 細摸數據曉民意159
7.6.1 基于政務數據主動傾聽民聲159
7.6.2 基于網絡輿情自動感知輿情隱患160
第八章 “一網共治”未來愿景可期163
8.1 新趨勢164
8.1.1 更廣泛的數字資源與數據連接164
8.1.2 更深層次的技術與智慧應用165
8.1.3 更高效的城市治理體系變革165
8.2 新要求166
8.2.1 合作治理模式的不確定性限制了治理能力的提升166
8.2.2 政府內部的機制保障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167
8.2.3 應用場景的多樣性與即時性加大了治理難度168
8.3 新發(fā)展168
8.3.1 堅持全局一體,突出特色高質量頂層設計168
8.3.2 明確政府定位,盤活項目決策運營方式168
8.3.3 健全保障機制,確保項目全過程培育169
8.3.4 堅持以人為本,建設智慧服務人文體系169
8.3.5 健全管理機制,提高城市應急管理能力170
參考文獻17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