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林業(yè)中國退耕還林生態(tài)工程固碳速率與潛力

中國退耕還林生態(tài)工程固碳速率與潛力

中國退耕還林生態(tài)工程固碳速率與潛力

定 價:¥198.00

作 者: 劉國彬 等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738899 出版時間: 2023-11-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背景、主要階段、建設成效及存在問題,并以黃土高原為例,分析了典型退耕樹種的固碳特征與影響因子,闡明了退耕還林工程土壤固碳速率和主要影響因素,揭示了黃土高原退耕還林深層土壤固碳效應,進一步以甘肅、寧夏和河南三個地區(qū)為例分析了省域退耕還林工程的固碳效應,采用Meta分析揭示了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固碳現(xiàn)狀、速率和潛力,最后根據(jù)六個不同區(qū)域提出了退耕還林工程固碳增匯技術途徑與模式。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退耕還林生態(tài)工程固碳速率與潛力》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叢書序三
前言
第1章退耕還林工程概況1
1.1退耕還林工程的由來和實施背景1
1.2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主要階段5
1.**耕還林工程建設范圍、任務和目標7
1.4退耕還林工程的特點和主要政策措施12
1.5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成效13
1.6退耕還林工程的生態(tài)效益和存在的問題15
參考文獻17
第2章典型退耕樹種固碳特征與影響因子19
2.1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19
2.2半干旱區(qū)刺槐林碳儲量及其林齡動態(tài)31
2.3降雨梯度下刺槐林碳儲量與格局變化37
參考文獻48
第3章黃土丘陵區(qū)退耕還林工程土壤固碳影響因素55
3.1退耕還林方式與土壤有機碳固存55
3.2退耕年限與土壤有機碳固存58
3.3不同地形條件下土壤有機碳累積特征60
3.4土壤有機碳成層性62
3.5土壤呼吸與土壤有機碳庫變化64
3.6不同因素對土壤有機碳固存的影響程度67
參考文獻68
第4章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工程土壤固碳速率72
4.1前言72
4.2研究方法73
4.3結果分析76
4.4討論81
4.5小結86
參考文獻86
第5章黃土高原退耕還林深層土壤固碳效應91
5.1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深層土壤有機碳剖面特征91
5.2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深層土壤易氧化有機碳組分分布99
參考文獻108
第6章甘肅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11
6.1研究背景111
6.2區(qū)域概況及研究方法111
6.3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密度113
6.4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固碳現(xiàn)狀114
6.5甘肅省退耕還林工程固碳速率及固碳潛力123
6.6討論與小結125
參考文獻127
第7章寧夏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30
7.1引言130
7.2研究方法138
7.3研究結果142
7.4結論與討論159
參考文獻163
第8章河南退耕還林工程固碳效應分析171
8.1引言171
8.2材料和方法173
8.3結果與分析179
8.4討論186
參考文獻187
第9章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固碳現(xiàn)狀、速率和潛力研究191
9.1研究方法192
9.2結果與分析197
9.3討論207
9.4小結209
參考文獻210
第10章退耕還林工程固碳增匯技術途徑與模式214
10.1引言214
10.2人工林固碳增匯技術與途徑215
10.3黃土高原典型模式220
10.4東北黑土區(qū)典型模式227
10.5北方山地丘陵區(qū)典型模式231
10.6西南紫色土區(qū)典型模式233
10.7云貴高原喀斯特區(qū)典型模式236
10.8南方紅壤區(qū)典型模式243
參考文獻24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