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標
1.3 研究對象與相關概念界定
1.3.1 研究對象
1.3.2 相關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與結構安排
1.4.1 研究方法
1.4.2 結構圖
1.4.3 結構安排
1.5 研究創(chuàng)新
2 制度背景與文獻述評
2.1 制度背景
2.1.1 并表范圍確定標準的變遷與評價
2.1.2 重要利益相關者對合并財務報表地位的認可
2.2 文獻述評
2.2.1 合并報表并表動機研究
2.2.2 合并報表有用性研究
2.2.3 母公司報表與合并報表信息有用性比較研究
2.2.4 不同合并方法的價值相關性研究
2.2.5 對已有文獻研究的述評
2.3 本章小結
3 理論分析與實務狀況
3.1 理論分析
3.1.1 所有權理論
3.1.2 實體理論
3.1.3 母公司理論
3.1.4 財務報表目標與合并報表的放大效應
3.1.5 合并報表本身的特征與合并報表的放大效應
3.1.6 兩套財務報表比較的邏輯基礎
3.2 實務狀況
3.3 本章小結
4 合并報表的并表范圍操控
4.1 引言
4.2 理論推導與研究假設
4.3 研究設計
4.4 實證結果與分析
4.4.1 描述性統(tǒng)計
4.4.2 假設檢驗
4.5 穩(wěn)健性檢驗
4.5.1 改變企業(yè)做大動機度量方式:董事長或總經理變更
4.5.2 改變企業(yè)做大動機度量方式:并表使企業(yè)排名提升的幅度
4.5.3 改變企業(yè)做大動機度量方式:資產或收入增長率
4.6 進一步分析
4.6.1 資產負債率與是否并表
4.6.2 銷售凈利率與是否并表
4.7 本章小結
5 合并報表放大效應與高管薪酬
5.1 引言
5.2 理論推導與研究假設
5.3 合并報表放大效應指標構建
5.4 研究設計
5.5 樣本描述和實證結果
5.5.1 描述性統(tǒng)計
5.5.2 相關系數分析
5.5.3 假設檢驗
5.6 穩(wěn)健性檢驗
5.6.1 改變合并報表放大率度量方式:凈利潤放大率和利潤總額放大率
5.6.2 改變合并報表放大率度量方式:少數股東比例資產和收入
5.6.3 固定效應檢驗
5.7 進一步分析
5.7.1 合并報表放大效應與超額高管薪酬
5.7.2 合并報表放大效應與代理成本
5.7.3 合并報表放大效應與股利支付、資本支出
5.7.4 高管持股的調節(jié)作用
5.8 本章小結
6 合并報表放大效應與債務融資成本
6.1 引言
6.2 理論推導與研究假設
6.3 研究設計
6.4 樣本描述和實證結果
6.4.1 描述性統(tǒng)計
6.4.2 相關系數分析
6.4.3 假設檢驗
6.5 穩(wěn)健性檢驗
6.5.1 改變合并報表放大率度量方式:總資產放大率
6.5.2 改變債務融資成本度量方式
6.5.3 固定效應檢驗
6.6 進一步分析
6.6.1 合并報表放大效應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路徑研究企業(yè)信息風險
6.6.2 四大審計的調節(jié)作用
6.7 本章小結
7 研究結論與建議
7.1 主要研究結論
7.2 合并報表會計準則優(yōu)化建議
7.2.1 引入比例合并法合并報表
7.2.2 合并利潤表的凈利潤口徑回歸“母公司理論”
7.2.3 考核評價指標避免過分依賴合并報表數據
7.3 研究局限與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