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政治變革的全球進程深刻影響到教育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以來尤其如此。近年來,教育史研究從新的角度,運用性別研究、識字史、社會理論和經濟史等來分析教育,已經超越了學科邊界。在開創(chuàng)性的《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冊》中,約翰·L.魯里和艾琳·H.田村匯集了不同的聲音,創(chuàng)作出一部綜合性、跨學科的歷史,對教育中的殖民主義、改革、多樣性和技術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觀點。這部手冊顧及了機構和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發(fā)展,從中國古代的儒家教學和古希臘、古羅馬的成人禮,到中世紀意大利大學的政治化,再到馬提尼克島的反殖民教育,及至其他內容。在36個章節(jié)中,作者們對非洲、中東、亞洲、太平洋、美洲和歐洲的教育是如何在更廣泛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下演進的,以及此種變化如何影響學生、家庭和教育者的經歷進行了思考。他們還對教育機構、學校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的歷史發(fā)展提出了全球性的觀點。該手冊考慮到了教育領域在闡釋和方法論方面的爭論,以及處于變化之中的學術研究狀況,通過主題與方法的比較,對以國家為導向的成果進行了審視,為一系列教育議題提供了國際視角,并對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