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歷史與文化看《羅馬書》接納與批判性解讀
導言
第一部分:歐洲與非洲
第1章 從邊緣到中心——《羅馬書》第8章在羅馬尼亞的靈恩解讀和正教解讀
靈性的核心:回應辛潘的“從邊緣到中心”
第2章 《羅馬書》的“邊疆”解讀
比較和接受的范式——回應德拉珀的“《羅馬書》邊疆解讀”
第二部分:拉丁美洲與北美
第3章 “上帝的公義”與颶風米奇——在颶風摧毀的洪都拉斯讀《羅馬書》
激進整體的解讀——回應貝克爾和瓦格納的“‘上帝的公義’與颶風米奇”
第4章 拒絕同化——讀《羅馬書》第9—11章——一位拉丁神學家對他文化一宗教混合身份的追尋
我們作為混種人的抗爭——回應伊斯卡富勒的“拒絕同化——讀《羅馬書》第9-11章”
第5章 屈從、反思、抵抗——一名非裔美國人對《羅馬書》第13章的力量三部曲解讀及自由市場經濟解讀
對保羅的顛覆性解讀——回應斯圖巴斯的“屈從一反思一抵抗”
第二部分:亞洲
第6章 在東南亞讀《羅馬書》——正義及其對基督教社群和其他信仰社群的意義
“準路德宗”反思——回應阿里奇亞的“在東南亞讀羅馬書”
第7章 “出自信在信里”與菲律賓意義上的感激
后現(xiàn)代批判——回應維倫塔的“‘出自信、在信里’與菲律賓意義上的感激(Utang Na Loob)”
第8章 《羅馬書》第8章及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的命定論
文化研究與主體間工作——回應楊克勤的“《羅馬書》第8章以及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的命定論”
結論:規(guī)劃航程、掌好船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