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蒙古自治區(qū)志-氣象志(1988-2007)》客觀地記述了內蒙古自治區(qū)1988年至2007年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史實。鑒于氣候分析的需要,采用了1988年以前的一些數據。某些氣象災害的記述,也向前有所追溯。二、各章節(jié)內容間有交叉,但從各章節(jié)的特點出發(fā),記述中各有側重。三、《內蒙古自治區(qū)志-氣象志(1988-2007)》以行業(yè)記述為主,故將非氣象部門中有關氣象業(yè)務方面的史料,也收錄入志。四、科研成果完成人員的列名,凡獲獎項目,按主要完成人員名單列入;其他項目,按科研成果總結或成果鑒定報告表所列名單列入。五、志中所有氣象名詞、術語、統計計算標準等,均按氣象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為準。無統一規(guī)定者,從習慣。六、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哲里木盟、伊克昭盟、呼倫貝爾盟、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先后撤盟設市,分別更名為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其盟所在地通遼市、東勝市、海拉爾市、臨河市、集寧市分別更名為科爾沁區(qū)、東勝區(qū)、海拉爾區(qū)、臨河區(qū)、集寧區(qū)。本志在綜述及表格中,涉及上述地區(qū)的,一律以更改后的地名相稱。個別事件的記載,以事發(fā)當時地名相稱。七、為補充第一版志書中大事記內容,本志書大事記從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列編,收錄范圍為發(fā)生在內蒙古氣象部門的大事、要事。八、由于志書資料所跨年代較長,氣象部門管理體制又幾經變動等原因,檔案分散,有些重要史實資料無處可查,或查閱不全。如有遺漏或失實之處,敬請知情人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