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應鳘題評《左粹類纂》原有《凡例》(見序后)。本次整理,僅于版式字體略作改動,說明如下:一、國家圖書館藏有《左粹類纂》善本,十二卷,八冊,嘉靖年間刻本。本次整理,據國圖藏該本縮微膠卷為底本,以揚州市圖書館藏《左粹類纂》嘉靖錫山安國弘仁堂刻本影印本為參校本。二、正文中原有雙行小注,今統一改為單行小注,以楷體十磅字與正文區(qū)別。三、正文中文字右側有圈、有點,厄也是評的一種方式,表示作者認為需要強調的、讀者應該引起注意的重要文字,今予以保留。四、題評文字為眉批,有的是總評,有的是點評其中的一段、一句甚至一詞,各置于正文中相應文字的上方天頭處。今將眉批一律移至文后,加括號予以說明相關語句。題評文字以十點五磅楷體與正文區(qū)別。有的篇章較長,為便于閱讀‘略加分段,題評文字亦移至相應段落之后。五、文中通假字、古今字一概保留,以保持原貌。至于異體字、俗體字,在不影響理解原意的情況下,改為通用規(guī)范字。六、校記置于篇后題評文字之后,用宋體十磅字。七、《左粹類纂》注釋,雜采自杜預注、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范寧集解《春秋谷梁傳注疏》、韋昭注《國語》、杜預、林堯叟注《左傳杜林合注》諸書,評議則采自呂祖謙《左氏博議》、胡宏《皇王大紀》、真德秀《西山讀書記》、蘇轍《古史》、程公說《春秋分記》等二十余家,盡可能予以核對原文。八、目錄中加o的篇章,為孫應騖所加的關于重要篇目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