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課外活動的研究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問題的緣起
一、教師教育備受關注,推動研究持續(xù)不斷
二、教師教育改革,推動教師角色改變
三、教學實踐需要,推動師范生培養(yǎng)
第二節(jié) 課外活動的理論研究
一、活動理論
二、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
三、情境學習理論
四、非正式學習理論
五、終身學習理論
第三節(jié) 課外活動的歷史發(fā)展
一、西方課外活動的歷史發(fā)展
二、中國課外活動的歷史發(fā)展
第四節(jié) 師范生課外活動的研究
一、師范生課外活動的理論思考
二、師范生課外活動的影響探究
第二章 課外活動的概念、原則與類型
第一節(jié) 課外活動的概念
一、課外活動的涵義
二、課外活動的特點
三、課外活動與教育實習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開展課外活動的原則
一、課外活動的開展目的
二、課外活動的開展原則
第三節(jié) 課外活動的類型
一、學術型課外活動
二、教學技能延伸型課外活動
三、社會實踐型課外活動
四、自發(fā)組織型課外活動
第三章 在校師范生課外活動的量化研究
第一節(jié) 調查與設計
一、問卷內容
二、調查方式
三、抽樣方案
第二節(jié) 參與、組織課外活動的情況
一、師范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
二、師范生組織課外活動的情況
第三節(jié) 課外活動對師范生的影響
一、對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的作用
二、與課程設置的比較
三、與教育實習的比較
第四節(jié) 量化研究的發(fā)現(xiàn)
一、活動類型之間的差異
二、文理科生之間的差異
三、男女生之間的差異
四、學生干部與否之間的差異
第四章 課外活動對師范畢業(yè)生影響的質性研究
第一節(jié) 訪談與設計
一、訪談內容
二、訪談形式
三、訪談方案
第二節(jié) 基于活動類型的影響
一、學術型課外活動的影響
二、教學技能型課外活動的影響
三、社會實踐型課外活動的影響
四、自發(fā)組織型課外活動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基于教學實踐的影響
一、對班主任工作的影響
二、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影響
三、對教師領導力的影響
四、對教學技能的影響
第四節(jié) 質性研究的發(fā)現(xiàn)
一、協(xié)助融入學習共同體
二、提升科研意識
三、成就復合型人才
四、補充第一課堂
五、加強師德教育
第五章課外活動的新視角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習網絡的搭建
一、從“非正式學習”到“社會學習網絡”
二、社會學習網絡的特點與作用
三、高等師范院校課外活動使用社會學習網絡的
必要性
第二節(jié) 課外活動中的開放教育資源
一、開放教育資源的概念
二、基于開放教育資源的課外活動設計
第三節(jié) 課外活動中的社會性網絡服務(SNS)工具
一、SNS工具的概念
二、基于社會性網絡服務工具的課外活動設計
第四節(jié) 課外活動中的高校周邊書店
一、高校周邊書店的概念
二、基于高校周邊書店的課外活動設計
第五節(jié) 課外活動中的高等師范院校博物館
一、高等師范院校博物館的概念
二、基于高等師范院校博物館的課外活動設計
第六章 課外活動的現(xiàn)實與未來
第一節(jié) 課外活動的開展意義
一、培養(yǎng)方式的創(chuàng)新
二、第二課堂的拓展
三、公民意識的提升
第二節(jié) 課外活動的現(xiàn)實困境
一、開展層次不齊
二、師范特點孱弱
三、專業(yè)指導缺乏
第三節(jié) 課外活動的未來展望
一、提供課外活動保障
二、建立課外學術研究體系
三、擴充課外活動陣地
四、納入課程大體系
五、加強教師領導力培養(yǎng)
六、融合社會學習網絡資源
七、建立師范生成就報告
附錄:我國高等師范院校師范生課外活動優(yōu)秀案例
一、學術性課外活動案例
(一)學術講座、學術論壇
(二)專業(yè)興趣小組
(三)學術科研項目
二、教學技能延伸型課外活動案例
三、社會實踐型課外活動案例
(一)志愿者活動
(二)寒暑假社會實踐
(三)家教或教育類兼職
四、自發(fā)組織型課外活動案例
(一)社團
(二)師范生專屬平臺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