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面向傳統(tǒng):歷史與文獻
前海學派戲曲舞臺美術理論的學術回顧
20世紀前期京劇舞美文獻鉤沉及研究述評
“京昆”與京劇中的昆曲遺產
呈現與建構:民國時期京劇舞美理論
傳統(tǒng)京劇程式性舞臺語言表演功能論
梅蘭芳與京劇表演“第二傳統(tǒng)”的確立
“譚王合作”對旦行表演觀念與藝術精神的影響
對“表演”理解的變異
——《兒女英雄傳》到《十三妹》
花部的輝煌與京劇的形成
王瑤卿師承考述
王瑤卿與梅蘭芳的藝術交誼
第二輯 面向現代:作品與舞臺
批評的本質與立場的選擇
“現實題材”與“現實主義”
——兼談現實題材戲曲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意識”與戲劇精神
——三十年回看《金龍與蜉蝣》
洋車舞是不是新程式:也看現代戲與表演程式創(chuàng)新
孤立與抽離:現代戲模式下的程式性表演
大眾傳媒與傳統(tǒng)戲曲:誰利用誰?
折子戲:盛演的“背后”
文學的“回聲”與表演的困惑
——京劇《曙色紫禁城》之于當下戲曲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意義
時尚、重構與傳統(tǒng)的轉身
——臺灣京劇《金鎖記》
《西安事變》的結構與表演
武戲與“技”的“回歸”
武戲:反思重于振興
文本、身體和技術
——當我們在談論跨文化戲劇時我們在關注什么?
意境戲劇之美——兩看《青衣》
文學與表演如何契合?
——浙江京劇團《大面》:重煥京劇精神
為什么說這是一臺好戲?
——三思粵劇《戶部黎公》
民間二人轉的文化存在意義
及其“雅-俗”互動的變化本質
第三輯 理論建構:傳統(tǒng)戲曲的現代轉化
戲劇精神:退出、重返與萎縮
——“現代戲曲”視角回看《曹操與楊修》
價值與形態(tài):傳統(tǒng)戲曲的現代轉化與戲劇精神
“現代”與立場:傳統(tǒng)戲曲的轉化與建構
戲曲現代戲的評價標準
——兼論《朝陽溝》何以成經典?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