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才華橫溢,但一生道路曲折。他性格孤僻,生活散漫,為人坦率,創(chuàng)作大膽。他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豐富了中國新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寶庫。主要著作有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銀灰色的死》《薄奠》,以及散文集《閑書》《達夫游記》《屐痕處處》等。郁達夫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獨特的存在,他漂泊半生,用一支濃情妙筆寫盡了帶著時代烙印的“行路病者”的凄涼與感傷,他孤獨一世卻以百萬清字記錄下了生命靈魂的震顫,祭奠了真實活過的青春。從《沉淪》到《出奔》,他的小說歌哭淋漓,滿紙都是“零余者”的憤懣哀怨。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著一個敏銳的知識者審視自身的傷痕和民族的傷痕所產生的幻滅感和危機感。在藝術上,小說大多隨人物心理情緒的波動而隨意拼接,環(huán)境化淡,人物化虛,情節(jié)化少,而情緒化濃,從頭到尾貫穿始終的是作家的情緒流。郁達夫的小說具有一定的情感力度和人性深度,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抒情小說(或稱“自我小說”)的新體式。郁達夫的散文題材開闊,行文自由。從《還鄉(xiāng)記》到《屐痕處處》,他的散文情韻哀婉,處處呈現(xiàn)出內心深處的苦悶掙扎。由于他知識淵博,其散文寫得恣肆放達,酣暢淋漓,跌宕多姿,散文藝術爐火純青。在他20多年的文學生涯中,散文創(chuàng)作一直貫穿始終,并以其感傷舒徐的格調、清新流利的語言、隨情躍動的結構和豐富多彩的體式形成了鮮明的文體特點,而這文體不僅成就了郁達夫散文的獨特風格,還表現(xiàn)出郁達夫與眾不同的精神特質,表現(xiàn)出他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融合的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