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潮汕歷史文化的教學實踐案例,深入探討歷史學核心素養(yǎng),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術研究和實地調研能力,也有助于涵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在家國同構的理念下,立足本土,貼近學生所處的具體文化環(huán)境,充分利用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在教、學、研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通過大量直觀的案例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核心素養(yǎng)、全面涵養(yǎng)家國情懷。因此,《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潮汕歷史文化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學術探討、田野調查、教學實踐三個部分。首部分主要選取了潮學研究成果中與家國情懷主題緊密相關的前沿學術成果。相關成果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呈現了潮汕歷史文化的某些特質,以及潮汕歷史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國家背景,由此揭示“家”與“國”之間的關系,以加深學生對“家國”的辨證理解,并在辯證理解的基礎上,涵養(yǎng)正確歷史觀下的家國情懷。第二部分通過潮學研究中的實踐案例,展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田野調查、口述采訪等手段獲得教學資源與研究材料,以及如何運用獲得的材料,經過理解分析后組織教學內容或開展學術研究。在掌握田野實踐方法后,學生獲得開展相關實踐活動的經驗,并逐步形成獨立開展田野實踐的能力。學生在田野實踐過程中,一方面積累大量與家國情懷相關的教學及研究素材;另一方面通過實地考察,在具體的語境下體驗家國情懷的豐富內涵,從而讓家國情懷在潛移默化下得到涵養(yǎng)。第三部分主要以潮汕文化為例,從理論層面討論家國情懷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質修養(yǎng)上的重要性與可行性,以及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涵養(yǎng)家國情懷的有效途徑。本篇選取了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利用鄉(xiāng)土文化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相關文章,既有探討大學課堂教學的,也有探討中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立意在于希望大學教師了解如何去培養(yǎng)師范生的家國情懷,同時也希望師范生學會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