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教育學理論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潮汕歷史文化與課堂教學

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潮汕歷史文化與課堂教學

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潮汕歷史文化與課堂教學

定 價:¥38.00

作 者: 暫缺
出版社: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36169630 出版時間: 2021-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8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以潮汕歷史文化的教學實踐案例,深入探討歷史學核心素養(yǎng),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術研究和實地調(diào)研能力,也有助于涵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在家國同構的理念下,立足本土,貼近學生所處的具體文化環(huán)境,充分利用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在教、學、研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通過大量直觀的案例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核心素養(yǎng)、全面涵養(yǎng)家國情懷。因此,《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潮汕歷史文化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了學術探討、田野調(diào)查、教學實踐三個部分。首部分主要選取了潮學研究成果中與家國情懷主題緊密相關的前沿學術成果。相關成果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呈現(xiàn)了潮汕歷史文化的某些特質(zhì),以及潮汕歷史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國家背景,由此揭示“家”與“國”之間的關系,以加深學生對“家國”的辨證理解,并在辯證理解的基礎上,涵養(yǎng)正確歷史觀下的家國情懷。第二部分通過潮學研究中的實踐案例,展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通過田野調(diào)查、口述采訪等手段獲得教學資源與研究材料,以及如何運用獲得的材料,經(jīng)過理解分析后組織教學內(nèi)容或開展學術研究。在掌握田野實踐方法后,學生獲得開展相關實踐活動的經(jīng)驗,并逐步形成獨立開展田野實踐的能力。學生在田野實踐過程中,一方面積累大量與家國情懷相關的教學及研究素材;另一方面通過實地考察,在具體的語境下體驗家國情懷的豐富內(nèi)涵,從而讓家國情懷在潛移默化下得到涵養(yǎng)。第三部分主要以潮汕文化為例,從理論層面討論家國情懷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質(zhì)修養(yǎng)上的重要性與可行性,以及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涵養(yǎng)家國情懷的有效途徑。本篇選取了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利用鄉(xiāng)土文化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相關文章,既有探討大學課堂教學的,也有探討中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立意在于希望大學教師了解如何去培養(yǎng)師范生的家國情懷,同時也希望師范生學會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家國情懷。

作者簡介

暫缺《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潮汕歷史文化與課堂教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學術探討
潮汕文化六題——從文化學的角度(節(jié)選)
畬族的民族身份與族群認同
1949年以前海外潮人在本土捐資興學概述
從民利到國權:論1904-1909年的潮汕鐵路風波
方耀與晚清潮汕教育(1868-1891年)
海外潮人對潮汕地區(qū)興辦大學的推動與貢獻
近代“潮州文學史”之建構(20世紀20年代)
東南亞華僑的民族主義認同——以1930年《南洋雜志》創(chuàng)刊為例
試論近代潮汕經(jīng)濟的“華僑性”
第二部分 田野調(diào)查
碑刻文本里的16世紀潮汕社會
口述歷史:僑批研究的新視角——以潮汕僑批文化研究為例
清代潮州鄉(xiāng)村地區(qū)的個體沖突——以檔案資料為中心
民國時期揭陽海外華人捐助活動探析——以現(xiàn)存的題捐碑刻文獻為中心
潮汕民間石敢當信仰之調(diào)查研究——以潮州老城區(qū)及汕頭舵浦地區(qū)為例
第三部分 教學實踐
鄉(xiāng)土教材的編寫與教學——關于《潮汕文化讀本》
潮汕文化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關于《潮汕文化讀本》
巧用歷史人物培育家國情懷——以《五四運動》為例
明確家國情懷教學的困惑,尋求家國情懷教學的策略
淺談家國情懷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處理的關系
活用潮汕歷史資源,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以試題命制中活用潮汕歷史資源為例
地方性知識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實踐研究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