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于200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分配進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研究室工作,此后一直跟隨袁隆平院士進行雜交水稻高產攻關研究,2006年擔任栽培生理生態(tài)研究室主任,任高產攻關栽培技術負責人。其中于2004年考人中南大學師從袁隆平院士攻讀植物學博士研究生,2008年博士順利畢業(yè),獲博士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當年筆者對超級稻根際微生物的研究,尚不夠深入,有待進一步加強。恰恰于2012年至2017年有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對超級稻高產組合攻關時,對其根際微生物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1)2012年在湖南溆浦興隆百畝高產攻關片,取得了900kg/畝的好成績。同時,探明了:施氮量與密度對根際微生物好氧自生固氮菌的含量存在較明顯的影響,以及不同施氮處理間根際微生物厭氧自生固氮菌的含量差異顯著,而密度對根際微生物厭氧自生固氮菌的含量存在明顯影響。(2)2014年至2017年,以大田種植的半高稈超級雜交稻為研究對象,研究高產生態(tài)區(qū)高產條件下和一般生態(tài)區(qū)高產條件下半高稈超級雜交稻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多樣性、豐度和活性與產量的相關性,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微生物肥調控、化學調控和水分管理等條件下半高稈超級雜交稻根際微生物的變化規(guī)律,建立水稻根際微生物一農藝措施一水稻產量響應模型,為半高稈超級雜交稻產量指標的實現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