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凱瑟的國家想象與“庇護所”身份修辭傳統(tǒng)/1
一、凱瑟作品中的國家主題/6
1.“成年”:拓荒主題與國家歷史/6
2.“歸化”:移民主題與公民身份/11
3.“傳教”:帝國主題與國際秩序/14
二、美洲的“庇護所”身份修辭傳統(tǒng)/19
1. 從“邊疆”到“國境”:庇護所的“天定命運”/19
2.“社會控制”:庇護所的清理機制/25
3.“教育”:庇護所的維護機制/33
三、“好人的庇護所”:進步主義時期的國家想象/40
1.理性個體的“國族親緣”/40
2.庇護所中的“外國人”/46
第二章
“全世界的玉米田”:庇護所中的“偉大思想”/53
一、拓荒與移民/56
1.拓荒:“可使用的過去”/57
2.玉米田:移民的歸化經歷/58
二、農業(yè)經營:《啊,拓荒者!》中的庇護所之變/61
1.亞歷山德拉:“進步”的女神/62
2.農業(yè)經營:“投機”中的國家歷史/65
3.庇護所:荒野、農田和監(jiān)獄/84
三、“美國母親”:《我的安東妮亞》中的懷舊與教育/96
1.“我的”安東妮亞:進步主義時期的“創(chuàng)新性懷舊”/98
2.“教——教,教——教我的安東妮亞!”:庇護、教育與控制/104
3.“這些外國佬就是不一樣”:異質因素的清除/118
4.“你確實是我的一部分”:新移民的歸化/130
第三章
“替代”與“繼承”:庇護所的身份危機/139
一、替代的鏈條:庇護所修辭中的“國際主義”與“本土主義”/142
1.“各個國家的意圖退居幕后”:針對“舊歐洲”的國際主義/143
2.“白人的負擔”:針對“新移民”的本土主義/147
3.“民主公眾”:繼承性的國家身份/150
二、“光耀的某物”:凱瑟“危機小說”中的國家危機/154
1.“愿西部之鷹飛向……”:國際主義的折戟/155
2.“幸福的舊時光”:本土主義的傷逝/183
3.“我的死對頭”:國家的退化危機/193
三、“民主公眾”:《教授的房屋》中的國家起源與繼承/206
1.“祖母夏娃”:考古與民族起源/209
2.“西班牙探險者兒子”:歷史與替代意圖/220
3.“奧特蘭”:作為庇護所的國家和作為民主公眾的公民/230
第四章
“字面的認可”:海外庇護所的“和諧”倫理/245
一、“國聯(lián)”與國際秩序/250
1.“國聯(lián)”外衣下的國家意圖/250
2.從“負擔”到“和諧”:20世紀20年代的國家倫理/255
3.美洲:海外庇護所的“應許之地”/259
二、“白人的習慣”:《死神來迎大主教》中的異域庇護所/265
1.天主教題材中的國家意識/266
2.環(huán)形敘事:羅曼司中的帝國主體/271
3.圣像、果園、石穴:異域風景的內涵/275
4.“字面的認可”:異族的文化接觸/287
5.帝國隱喻/299
三、女性持家:《磐石上的陰影》中的“和諧”倫理/305
1.氣候與道德/309
2.食物與文明/313
3.女性持家與“國王的意圖”/319
4.庇護所中的“和諧”倫理/324
結語:走向“世界帝國”/328
后記/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