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激光的歷史——從科幻到現(xiàn)實
1.1.1 從科幻到現(xiàn)實
1.1.2 諾貝爾獎與激光
1.2 激光是什么
1.2.1 “激光”名稱的由來
1.2.2 激光的特性
1.3 中國激光的發(fā)展
1.3.1 中國激光發(fā)展概述
1.3.2 中國激光發(fā)展進程中的典型故事
1.4 創(chuàng)新方法在激光技術中的應用
1.4.1 原子躍遷與受激輻射理論
1.4.2 正色散與負色散
1.4.3 光泵浦的提出
1.4.4 從MASER到LASER
1.4.5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激光的產生
2.1 光子的相干性
2.1.1 光波模式和光量子狀態(tài)
2.1.2 光子簡并度
2.2 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經典理論
2.2.1 受激吸收和色散的經典理論
2.2.2 激光產生的理論基礎——原子能級、光的吸收和發(fā)射
2.3 光譜線的線型函數(shù)與譜線加寬
2.3.1 光譜線的線型函數(shù)
2.3.2 愛因斯坦系數(shù)的修正
2.3.3 兩種極限光場的情況
2.3.4 自發(fā)輻射與受激輻射的強度關系
2.3.5 自然加寬和碰撞加寬
2.4 激光的產生
2.4.1 激光產生的必要條件
2.4.2 激光產生的充分條件
2.4.3 激光形成過程
2.5 激光器的基本結構
2.5.1 激光工作物質
2.5.2 泵浦源
2.5.3 諧振腔
2.6 光學諧振腔的損耗和相關參數(shù)
2.6.1 損耗的定義
2.6.2 光在腔內的平均壽命
2.6.3 諧振腔的Q值
2.6.4 諧振腔的損耗
2.7 光學諧振腔及激光器輸出的特征參數(shù)
2.7.1 光學諧振腔的作用
2.7.2 光學諧振腔的構成和分類
2.7.3 激光器輸出的特點及其參數(shù)特性
習題
參考文獻
……
第3章 典型激光器速率方程和光學諧振腔理論
第4章 激光放大技術
第5章 光纖激光器及其相關技術
第6章 激光穩(wěn)頻技術
第7章 脈沖激光技術
第8章 現(xiàn)代激光的典型應用
第9章 引力波探測中的激光技術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