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刑事法評論:社會中的刑法

刑事法評論:社會中的刑法

刑事法評論:社會中的刑法

定 價:¥168.00

作 者: 江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1341513 出版時間: 2023-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社會中的刑法》為《刑事法評論》第47卷。本卷主題是“社會中的刑法”,既有對刑法社會基礎的討論,也有在刑事法視角下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集中展現(xiàn)了刑事一體化思想的魅力。本卷設有“主題探討”“結果歸屬”“錯誤理論”“刑罰理論”“實證研究”“網(wǎng)絡爬蟲”“理論前沿”“共同犯罪”“刑事程序”等欄目?!缎淌路ㄔu論:社會中的刑法》涵蓋的領域,既有刑法與社會、刑法與哲學、刑法與科技等交叉研究,也包括結果歸屬理論、錯誤理論、共同犯罪理論等專題內(nèi)容,還涉及刑罰理論、實證研究、過失犯論、不作為犯論、未遂犯論、犯罪記錄制度等刑法問題,此外,刑事審判中異議制度、檢察機關介入偵查的屬性、認罪認罰案件被追訴人知情權、刑事訴訟中幽靈抗辯的證明、認罪認罰從寬中的附條件檢察承諾,在其中亦有討論?!缎淌路ㄔu論:社會中的刑法》注重倡導學術批評與爭鳴,致力于構建刑事一體化,可為相關專業(yè)研究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作者簡介

  江溯 :::::::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實證法務研究所主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刑法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犯罪學會信息犯罪防控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網(wǎng)絡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發(fā)表中文、英文、德文論文四十余篇,專著兩部,主編著作五部,翻譯論文/著作十余篇/部。

圖書目錄

主題探討
社會的刑法
——京特?雅科布斯刑法思想的社會哲學和社會理論基礎 / 〔德〕米夏埃爾?帕夫利克 文 趙書鴻 譯 黃鈺洲、楊沛豐 校
一、 社會事物的自有動力
二、 作為“規(guī)范之現(xiàn)實”的社會
三、 “時代精神”
四、 刑法教義學的時代局限性
五、 回應式的法律思維
六、 公正的功能性
七、 現(xiàn)實的合理性
八、 結論
碎片化社會中的刑法 / 〔德〕米夏埃爾?庫比策爾 文 譚 淦 譯
一、 導論
二、 刑法理論之指導原則的偶然性
三、 從組織化社會到碎片化社會
四、 碎片化社會中的刑事政策
五、 碎片化社會的刑法理論
刑法與哲學:關于刑罰的正當化根據(jù) / 〔日〕松原芳博 文 鄭軍男 譯
一、 刑法與哲學
二、 刑罰的定義
三、 與刑罰的“正當化根據(jù)”相區(qū)別的幾個問題
四、 刑罰的正當化根據(jù)
五、 責任主義的根據(jù)
六、 刑罰的國家立場上的正當化與行為人立場上的正當化
機器人、人工智能、倫理與法律
——科技法的新興基礎問題 / 〔德〕埃里克?希爾根多夫 文 林信銘 譯
一、 論新興科技的規(guī)范管制
二、 介于物與人之間的機器人
三、 關于由機器所造成損害的民事責任
四、 刑法上的責任
五、 哪些注意義務被加諸機器人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者?
六、 在機器人系統(tǒng)語境下的倫理上基本原則、信賴原則與容許風險
七、 總結
結果歸屬
被害人特殊體質(zhì)案件的歸責原則與路徑 / 劉炳君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被害人特殊體質(zhì)案件的歸責原則與路徑之實踐考察
三、 被害人特殊體質(zhì)案件的歸責原則與路徑之理論檢討
四、 被害人特殊體質(zhì)案件的歸責原則與路徑之構建
五、 結語
因果關系認定中行為對結果的貢獻及其危險的現(xiàn)實化 / 宋佳恒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危險現(xiàn)實化說的基本立場
三、 行為對結果貢獻的判斷方法之改進
四、 危險現(xiàn)實化說規(guī)范機能優(yōu)勢的釋明
五、 結論
客觀歸責論視角下的被害人危險接受 / 沈曉白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被害人危險接受案件歸責思路的提煉與反思
三、 客觀歸責論視角下歸責思路的確立與展開
四、 客觀歸責論在危險接受案件中的具體運用
五、 結語
錯誤理論
規(guī)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認識錯誤的類型、層級與判斷 / 魏 東、張福英
一、 規(guī)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認識錯誤的類型歸屬
二、 規(guī)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認識錯誤的層級劃分
三、 規(guī)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認識錯誤“外行人的平行評價”標準及其反思
四、 規(guī)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認識錯誤的分型判斷
五、 結語
對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之雙重反思:以故意認定構造為中心 / 羅鴻燊
一、 研究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二、 故意認定:行為客體在危險認識中的角色
三、 法定符合說故意擬制的方法、本質(zhì)和后果
四、 具體化難題之解
五、 對象錯誤與打擊錯誤關系之厘清
六、 基本的結論
正犯對象錯誤時教唆犯的可罰性研究 / 翟 輝
一、 引言
二、 對象錯誤說的理由及反思
三、 打擊錯誤說的理由及評析
四、 區(qū)分理論中的單邊視角及其問題
五、 教唆人和被教唆人雙邊視角的考察
六、 結論
刑罰理論
檢視與否定:刑罰目的論的再思考 / 劉 赫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刑罰目的理論之嬗變
三、 刑罰目的論之否定
四、 結語
民主之地如何成為監(jiān)獄之邦?
——比較歷史視域下的美國刑罰權研究 / 蔣濟澤
一、 問題的提出:獨樹一幟的美國刑罰圖景
二、 美國新近刑罰變革之前:從刑罰古典主義到刑罰福利主義
三、 美國新近刑罰變革之本質(zhì):犯罪(社會)治理深陷刑事控制
四、 刑罰大國形成的歷史脈絡:刑事控制成為政策選擇的主旋律
五、 刑罰大國的政治邏輯:刑罰權配置中的極端地方民主化
六、 刑罰大國的社會基礎:嚴重的社會控制赤字
七、 余論:反思刑罰、犯罪治理與社會變遷
刑罰的社會學視角 / 〔美〕大衛(wèi)?加蘭德 文 李 波、張懿丹 譯 蔣濟澤 校
一、 刑罰的社會學視角
二、 理解刑罰的多元方法
三、 作為社會制度的刑罰
刑法中的目的思想 / 〔德〕弗蘭茨?馮?李斯特 文 張正宇 譯
一、 出發(fā)點
二、 作為本能性回應的刑罰
三、 刑罰的客觀化
四、 刑罰的裁量原則
五、 刑罰作為目的明確的法益保護手段
六、 結論
實證研究
法律實證研究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司法裁判與新實證主義 / 〔美〕邁克爾?海斯 文 李文軍 譯
一、 引言
二、 法律實證研究的發(fā)展歷程
三、 新實證主義出現(xiàn)的跡象
四、 新實證主義(重新)出現(xiàn)的原因
五、 以實證司法裁判研究為例
六、 結語:邁向新實證主義
非法經(jīng)營罪“口袋性”的新發(fā)展與新對策
——基于對22219份判決書的實證分析 / 李 耀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對非法經(jīng)營罪“口袋性”的實證檢驗
三、 新現(xiàn)象與新問題
四、 文本的不當指引及其重述
五、 小結
我國死刑威懾力的實證檢驗
——以走私罪和盜竊罪死刑廢止為契機 / 黎森予
一、 死刑威懾力之爭
二、 方法與樣本
三、 實證結果
四、 對實證結果的討論
五、 結論
行刑銜接視野下的內(nèi)幕交易
——實踐運行與解決路徑 / 王賢則
一、 內(nèi)幕交易行政、刑事案件概述
二、 內(nèi)幕交易案件的特點
三、 內(nèi)幕交易案件多維度檢視
四、 內(nèi)幕交易焦點問題的解決路徑
刑事從業(yè)禁止:實踐、困境與反思
——以1461件案例為樣本的分析 / 魏佳軒、劉學敏
一、 刑事從業(yè)禁止的既有實踐樣態(tài)
二、 刑事從業(yè)禁止的實踐問題
三、 刑事從業(yè)禁止的困境
四、 刑事從業(yè)禁止的制度完善
五、 結論
網(wǎng)絡爬蟲
作為刑事追訴工具的網(wǎng)絡爬蟲 / 〔德〕肯?埃克斯坦 文 畢豐皓 譯
一、 導語
二、 網(wǎng)絡偵查的自動化
三、 法律框架
四、 關于偵查權的現(xiàn)行法與擬議法
五、 結語
機器之眼的非法窺探
——網(wǎng)絡爬蟲的刑事實體法問題 / 〔德〕塞巴斯蒂安?戈拉 文 畢豐皓 譯
一、 導語
二、 現(xiàn)行法下的刑事責任問題
三、 德國法律的改革計劃
四、 國外法律規(guī)定
五、 結論
理論前沿
過失犯構造的辨識及其本土化適用
——以過失犯構造所需的價值訴求為根基 / 馬 龍
一、 與故意犯進行相似理解的過失構造:以意志歸責為處罰根據(jù)
二、 與故意犯進行不同理解的過失構造:以規(guī)范歸責為處罰根據(jù)
三、 過失犯構造的價值需求及其具體適用
作為與不作為之間:中斷救助行為的處罰模式探討 / 張薇薇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作為與不作為的爭議
三、 作為犯模式的論證
四、 處罰范圍的確定
未遂犯處罰根據(jù)之重思 / 畢 琳
一、 主觀與客觀未遂理論流變及辨析
二、 不能犯處罰與現(xiàn)代法治國刑法立場
三、 刑法規(guī)范與未遂犯可罰性
四、 我國不能犯處罰的機能性考量
五、 結論
以“權利”為名的制度化控制:當代中國犯罪記錄制度分析 / 吳尚聰
一、 問題意識:權利增進,抑或控制加深?
二、 傳統(tǒng)的犯罪標簽理論:再犯罪形成的社會互動過程
三、 作為一個社會學問題的犯罪記錄:從犯罪學“再犯罪的產(chǎn)生”
到社會學“人的存在”
四、 當代中國犯罪記錄制度分析:變異的制度與控制的文化
五、 結論:犯罪記錄制度,一場以“權利”為名的制度化控制
共同犯罪
單一制下間接正犯概念之肯定
——從我國犯罪參與體系的歸屬入手 / 李雙劍
一、 我國犯罪參與體系的歸屬:單一制之確定
二、 單一制下間接正犯概念否定論之批判
三、 單一制下間接正犯概念肯定論之提倡
四、 結論
論國際刑法上的共同犯罪理論 / 劉大群
一、 共同犯罪
二、 間接共同犯罪
三、 共同犯罪組合
四、 共謀罪
五、 協(xié)助罪
六、 結論
刑事程序
刑事審判中異議制度的原理論綱
——從刑事審判對抗化轉型切入 / 萬 旭
一、 刑事審判對抗化轉型及其與異議制度的關聯(lián)
二、 刑事審判中異議聲明機制的運行原理與基本原則
三、 刑事審判中異議裁斷機制的運行原理與基本原則
四、 刑事審判中異議制度的預期功能及制約條件
五、 代結語:我國構建與完善刑事審判中異議制度的難點診斷
檢察機關介入偵查的屬性界定
——以網(wǎng)絡犯罪案件為例 / 劉 慧
一、 介入偵查是否為檢察機關控訴職能的必要延伸?
二、 介入偵查是否為檢察機關實現(xiàn)法律監(jiān)督的一種方式?
三、 介入偵查是否違背檢察官的客觀公正義務?
四、 檢察機關在介入偵查中的主導性地位
五、 余論
認罪認罰案件被追訴人知情權研究 / 李 晨
一、 認罪認罰案件被追訴人知情權的意義
二、 被追訴人知情權的困境與成因
三、 被追訴人知情權體系化重塑的原則與路徑
四、 被追訴人知情權有效性的配套措施
五、 余論:被追訴人知情權的未來隱憂
刑事訴訟中幽靈抗辯的證明問題研究 / 周宇婷
一、 “幽靈抗辯”概述
二、 “幽靈抗辯”證明情況的實踐考察
三、 “幽靈抗辯”證明方式的比較法考察
四、 “幽靈抗辯”的證明機制構建
五、 結語
論認罪認罰從寬中的附條件檢察承諾 / 王燕芳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附條件檢察承諾的解構
三、 附條件檢察承諾的證成
四、 附條件檢察承諾的規(guī)范
五、 余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