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周秦文學批評史
章 緒 言
一 文學界說
二 文學批評界說
三 文學與文學批評
四 文學史與文學批評史
五 中國文學批評的特點
六 文學批評與時代意識
七 文學批評與文學批評家
八 文學批評與文學體類
九 史家的責任
十 歷史的隱藏
十一 材料的搜求
十二 選敘的標準
十三 解釋的方法
十四 編著的體例
第二章 詩 說
一 詩人的意見
二 古詩的編輯
三 春秋士大夫的賦詩
四 孔子的詩說
六 荀子所謂“詩言志”
七 墨子的用詩
八 詩與樂
第三章 “文”與“文學”
一 古經中的辭令論
二 廣義的文學
三 孔子及孔門諸子所謂“文”與“文學”及“文章”
四 孟子所謂“養(yǎng)氣”與“知言”
五 荀子的立言論準
六 《易傳》對于文學的點點滴滴
七 墨子的“三表法”及其重質的文學觀
八 晚出談辨墨家的論辨文方法
九 老子的反對“美言”與提倡“正言若反”
十 莊子書中的藝術創(chuàng)造論、寫作方法論及書文糟粕論
十一 韓非的反對文學及《解老》篇的重質輕文
第二篇 兩漢文學批評史
章 詩的崇高與汩沒
一 詩的崇高
二 詩的沒
三 衛(wèi)宏《毛詩序》
四 鄭玄《詩譜序》
第二章 “文”與“文章”及其批評
一 文學文的興起
二 所謂“文”
三 所謂“文章”
四 揚雄的意見
五 王符荀悅的意見
第三章 對于辭賦及辭賦作家的評論
一 辭人的意見
二 劉安司馬遷的批評
三 司馬相如的“賦心”與揚雄的“賦神”
四 《漢書·藝文志》的辭賦分類
五 “愛美”“尚用”的沖突與融合
六 諷諫說
七 諷諫說的作用及價值
八 諷諫說下的作家批評
第四章 王充的文學批評
一 王充在中國文學批評 的地位
二 王充的精神及其背景
三 王充所 崇拜的桓譚
四 “尚文”與“尚用”
五 “作”與“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