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猴CT影像解剖學圖譜》將恒河猴CT影像斷層掃描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并與人類器官和結構進行對比分析,以期在以下三個方面對于恒河猴的研究有所推進:1.提高恒河猴解剖學的研究水平長期以來,恒河猴的解剖學研究一直停留在大體解剖的水平。該書利用CT對正常恒河猴全身進行斷層影像的觀察研究,使活的動物體內部結構可視化、微觀化、數字化,使恒河猴解剖學的教學及臨床應用 加直觀、生動具體。2.提高恒河猴疾病診療水平現(xiàn)在獸醫(yī)臨床上常用的檢查疾病的方法,仍然是昕診、觸診等傳統(tǒng)方法,影像學技術應用很少,許多疾病難以確診。CT掃描的高分辨率視覺效果,能夠發(fā)現(xiàn)微小病灶或早期病變,并可提供病變活動性的資料,從而彌補了傳統(tǒng)檢查方法的不足。因此在實驗恒河猴的臨床診療中引入CT技術,對于提高疾病的診斷水平,保護恒河猴資源具有積極意義。3.為恒河猴相關的科學實驗提供參考資料在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中,諸如細菌、病毒、寄生蟲、遺傳等方面的檢驗方法可能存在不能發(fā)現(xiàn)或沒有發(fā)現(xiàn)的機體損害,而病理學檢驗又有其局限性。因此即使是按照有關標準檢驗合格、外觀健康的動物也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組織學病變,如果這樣的實驗猴應用于科研,勢必造成對實驗結果的誤判。CT技術能夠顯示恒河猴器官解剖結構的病理變化,CT影像學資料對于科研用實驗恒河猴的選擇、實驗模型的質量控制、實驗過程的追蹤觀察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