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老師、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內外相關領域研究者的論文集。內容涉及古文獻學理論研究、傳世文獻整理與研究、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海外漢籍與漢學研究等中國古文獻研究等相關領域。全書根據經、史、子、集分為四個部分,在目錄中以空行體現(xiàn)。論文或為相關領域某個專門問題的 研究,或為中國古代 學者的生平、交游考,或為海外漢學的交流探討。本期論文觀點新穎,內容詳實。本輯稿件中不少為 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般項目、青年基金的階段性成果,體現(xiàn)了學界較新成果。如張濤的《鄭宗顏〈考工記講義〉輯訂》,鉤沉典籍,輯佚亡佚。李 《從〈白氏六帖〉看類書的層累構成》,從“文本細讀”入手,分析《白氏六帖》成書過程,指出類書的層累構成,由此得見唐宋士人知識獲取與再生產的過程,是書籍史研究的典范之作。王冰《〈十誦律〉與大型字典辭書的編纂》,從提供例證、增補新詞新義等方面說明佛教典籍《十誦律》對于補充現(xiàn)代詞典的作用。張炎《英藏未定名〈妙法蓮華經〉漢文寫本殘片綴補》,分析現(xiàn)存敦煌寫經殘片,進行綴合。韋胤宗《關于版刻仿宋體與宋體字幾個問題的討論》,厘清了仿宋體和宋體字在中國印刷出版 的流傳演變。顏慶余《明集刻本卷端署名例說》分析明代文集卷端題署由簡凈走向繁復的過程,說明詩文集的編刊是一項基于作者社會關系的集體協(xié)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