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錢理群教授在南師大附中為高中生開設“魯迅作品選讀”選修課,大學教授走進中學校園,引發(fā)熱議,也成為當年的新聞事件。我店已出版的《錢理群中學講魯迅》是以當年的授課文字實錄為底本的講稿,本書則是錢理群老師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王棟生等老師為這次授課合作編選的教材,分為“感受魯迅”“閱讀魯迅”“研究魯迅”等幾部分,按照主題選取適合青少年的魯迅文章,每組文章之前都有錢理群撰寫的長篇導讀,亦有大量注釋幫助學生理解。錢理群教授稱,此舉力求“將魯迅的遺產真正有效地傳遞給我們下一代”。 “魯迅與青年”本身就是一個講不完的話題;魯迅無論在生前還是去世后都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這絕非偶然。這首先是因為魯迅是一個“真的人”,他敢于公開說出“別人不敢說、不愿說、不能說”的一切真實;魯迅恰恰是在人們因為缺乏勇氣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滿足于似是而非以自欺欺人時,把思想的探索進行到底,從不顧忌將會引出什么“可怕”的結論。……他從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絕充當“導師”,他將真實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們一起探討與尋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傾訴一切,討論、爭辯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從小結識這樣一位“真”的成年人,應該是人生之一大幸。魯迅作為現代漢語文學語言的大師,他的語言以口語為基礎,又融入古語、外來語、方言,將漢語的表意、抒情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又極具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閱讀魯迅作品,不僅能得到精神的啟迪以至震撼,還能得到語言的熏陶與美的享受。盡管初讀時會有些困難,但堅持讀下去,自會有自己的發(fā)現與感悟,而且常讀常新。——錢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