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們如何走進《詩經》
第一講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詩經》產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節(jié) 周的興起與殷帝國的衰落
第二節(jié) 周代社會的經濟結構與政治制度
第三節(jié) 周人的哲學、政治思想與實踐理性
第四節(jié) 禮樂文化的形成及其要義
第二講 “鶴鳴九皋, 聲聞于天”——《詩經》的作年、作者與編輯
第一節(jié) 《詩經》的創(chuàng)作年代
第二節(jié) 《詩經》的作者
第三節(jié) 《詩經》編輯的目的
第四節(jié) 《詩經》編輯的過程
第三講 “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詩經》“風”“雅”“頌”辨體
第一節(jié) “風”“雅”“頌”釋名
第二節(jié) 十五《國風》之別
第三節(jié) 二《雅》的差異何在
第四節(jié) 三《頌》之體的不同
第四講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周民族的崛起與頌祖樂歌
第一節(jié) 對英雄祖先的追懷與歌頌
第二節(jié) 對文王之德的崇敬與贊美
第三節(jié) 文化記憶中的經典建構
第五講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古老農業(yè)文明的生活再現
第一節(jié) 浪漫而深情的農業(yè)祭歌
第二節(jié) 樸素而沉重的生活陳述
第六講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禮樂文化與燕饗樂歌
第一節(jié) 鼓瑟吹笙中的君臣和樂
第二節(jié) 籩豆有踐中的血緣親情
第三節(jié) 以“和”為美的詩樂典范
第七講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 戰(zhàn)爭與徭役的復雜感懷
第一節(jié) 充滿勝利豪情的戰(zhàn)爭詩
第二節(jié) 表達痛苦情感的厭戰(zhàn)詩
第三節(jié) 抒寫勞苦怨尤的徭役詩
第八講 “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
第一節(jié) 崇尚顯允令德的人物頌美
第二節(jié) 深具憂世之懷的諷喻規(guī)諫
第三節(jié) 抒寫憂生之嗟的怨刺批判
第九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古老風俗中的男女婚戀
第一節(jié) 古樸純真的愛情詩
第二節(jié) 幸福美滿的婚嫁詩
第三節(jié) 哀怨憂傷的棄婦詩
第十講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 社會生活的世俗百態(tài)
第一節(jié) 多彩民俗的生動描述
第二節(jié) 不良現象的諷刺批判
第三節(jié) 復雜情感的深沉抒懷
第十一講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詩經》的文化精神
第一節(jié) 植根于農業(yè)文明的鄉(xiāng)土意蘊
第二節(jié) 濃厚的倫理情味和宗國之懷
第三節(jié) 以人為本的抒情指向
第四節(jié) 直面現實的生活態(tài)度
第十二講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周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創(chuàng)造
第一節(jié) 以“君子”為典范的抒情主體
第二節(jié) 以賦、比、興為用的藝術表達
第三節(jié) 以周文化為底版的物象擇取
第十三講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詩經》的樂歌特征
第一節(jié) 《詩經》曲調的組合方式
第二節(jié) 與演唱相關聯(lián)的章法結構
第三節(jié) 形式多樣的演唱方法
第四節(jié) 以套語為特色的傳唱技巧
第十四講 “吉甫作誦,其詩孔碩”——《詩經》的語言藝術
第一節(jié) 符合節(jié)奏韻律的詩體典范
第二節(jié) 獨具早期詩體特征的語詞藝術
第三節(jié) 根源于形聲表意字的詩性表達
第十五講 “ 溫柔在誦,最附深衷”——《詩經》的文學史地位和影響
第一節(jié)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開創(chuàng)意義
第二節(jié) 《詩經》對中國后世文學的影響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