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的精神》是基于孫亞君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講授的通識課程“國詩評論”的心得小結,內容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趣味性。書中對《關雎》《離騷》《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春江花月夜》《長恨歌》等大眾耳熟能詳?shù)闹袊娨约叭罴⑻諟Y明、兩謝、王維、李白、杜甫等人的代表作品進行了獨辟蹊徑的解讀和感發(fā)。書中對于每一首詩的分析,不是為了論證文本的某種歷史邏輯的“合規(guī)律性”,而是為了達到審美體驗的升華——“合目的性”。因此,與其說這是一部關于詩歌鑒賞或文學評論的作品,毋寧說是對于詩本身的再加工、再創(chuàng)作。本書要作別經院式研究的窠臼,宣告詩學的獨立,這也是新浪漫主義的發(fā)聲。經典不應淪為現(xiàn)代生活的累贅,其意義不在于考據式的理解,而在感發(fā)主體的靈性,成為當代越野齒輪的潤滑劑。通過說詩,讓主體感受到本體精神的本質力量,使沉睡之心受到激發(fā)而變得飽滿起來,從而突破理性主義圍剿下的存在危機,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是為詩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