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主城區(qū)位于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上,古淮河、大運河與黃河故道的交匯處,涵納古淮河大小清口、古末口與整個山陽灣。如果以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作為大運河的發(fā)端,那么,淮安市內的隋唐宋運河不僅包括邗溝與汴河(通濟渠)的一部分,而且包括連接兩河的100公里淮河自然航道與復線運河;元明清時期,則包括市內的古泗水(黃河)航道、中運河航道、清口樞紐。淮安市內分布著清江大閘、碼頭三閘、洪澤湖大堤,以及春秋以迄明清的淮陰故城、甘羅城、韓信城、霸王城、山陽城、漣口城、龜山城、泗州城、盱眙城、洪澤城、大清口城、八里莊城、小清口城、淮安三城(新城、老城、夾城)等20多座運河古城遺址,在大運河發(fā)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清時期的淮安,更以漕運總督、河道總督、工部分司、戶部分司、淮北鹽運分司、淮關監(jiān)督的駐節(jié),成為全國漕運指揮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糧轉輸中心、黃淮運河道治理中心、淮北鹽集散中心,“五大中心”支撐起繁華鼎盛的“運河之都”。中國大運河,是人類歷史上的稀世奇觀,是中華文明的壯麗史詩,更是“詩城”淮安的偉大母親。古往今來,運河流淌不息,吟詠層出不窮,從詩詞泰斗如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到名不見經傳的纖夫船婦、野樵牧豎,都在淮安境內的運河上留下了詩詞篇章。為了響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助推“運河之都”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工程建設,普及歷代詠淮安運河的代表性詩詞,遵照淮安市委宣傳部的指示精神,筆者從2021年問世的淮安特大型韻文集成《淮安詩征》中選注形成《淮安運河詩詞三百首》。該選本堅持文史兼顧,以“史詩”為重,以名家為重,以內涵為重,力求多側面地反映運河在淮安市內流淌的曲折而生動的歷史畫卷,凸顯運河絢麗而多姿的文化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