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學上的“類化”,通常指文字受自身形體或相鄰文字結構的影響,以及受使用環(huán)境中相關詞匯語義的沾染,在類推思維的作用下,產生形體類推改變的現象。碑刻墓志作為一種出土文獻和文字載體,蘊含著極為豐富的語言文字信息,客觀地呈現了各歷史時期文字的真實面貌及流通使用的基本情況,便于從中梳理中古文字的形體、結構、職能變遷的流變脈絡。碑志文獻中的漢字類化現象十分普遍,值得進行歷時性、專題性的考察研究,并從中提取規(guī)律性認識。本書是2014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4YJC740018)及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1&ZD295)的研究成果,致力于系統、全面地匯總中古(東漢至隋唐)碑志文獻中出現的類化字形,探討和梳理漢字類化的基本面貌、類型、特征、影響、傳承與流變等問題;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總結研究方法與演變通例,為碑刻文獻整理、大型字書編纂及漢字發(fā)展史研究提供若干可靠資料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