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俗曲”是我國明清時代流傳的小曲、小唱、時調、俚曲等的統(tǒng)稱,它繼承了宋元詞曲的傳統(tǒng),汲取了民間山歌、謠曲的藝術材料,廣泛借鑒了其他藝術形式,融匯了民間藝人和仕大夫文人們的創(chuàng)作精華,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和品格的、“雅俗兼屬”的藝術品種。該項目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對異常珍貴的明清古譜進行搜集,經過鑒別、篩選、輯要,將其譯為現(xiàn)今通行的五線譜,再將它們數(shù)字化為音頻集結出版,該項目輯要文獻包括:(一)明代的資料:《文林聚寶萬卷星羅》《靈星小曲譜》;(二)清代的資料:《太古傳宗·弦索調時劇新譜》《借云館曲譜》《小慧集》《張鞠田琴譜》《簫笛合譜》;(三)日本清樂資料:《清樂秘曲私譜》《清樂詞譜(第二卷)》《清風柱礎》《清風雅譜》《清風雅唱(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