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定瓷》將目前所有知道的和能收集到的定窯顏色釉匯集于一冊,全面介紹定窯除白釉外的所有釉色品種,其中有尋覓七十載未解的“綠定”;晚明著名收藏家項元汴《歷代名瓷譜》里描述的“紫蒨若爤熟蒲桃”的玫瑰紫色,也有幸被我們找到;南宋邵伯溫(1057—1134)《聞見錄》中有描述的“定州紅瓷器”失傳了千年后我們讓它重現(xiàn)天日;北宋、金代的姜黃釉、鈞釉都陸續(xù)在窯址被發(fā)現(xiàn),2016年考古挖掘中證明最遲在六世紀,隋代遺址的發(fā)現(xiàn),把早期定窯的青釉改寫了歷史,以及黑定和醬釉,醬釉不再是《中國陶瓷史》講的創(chuàng)燒于北宋,而是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非常成功,而以雙色釉流行于唐、五代,更有定窯絞胎的發(fā)現(xiàn),讓這些極為罕見的定窯色釉品種詮釋了自隋唐至金元八百年間定窯色釉的延續(xù)與傳承,盡可能地全面介紹存世定窯各個時期的色釉品種和造型,以還定窯最接近于原貌的介紹,為廣大讀者更深層次了解定窯。本冊有手繪線描圖上百幅,彩圖介紹一百多件,是一冊改寫定窯歷史的且最豐富的定窯色釉資料,以供廣大讀者享用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