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東亞近世思想交流中概念的類型及其移動/1 一 引言/1 二 東亞思想交流中的接受者主體性問題/2 三 東亞思想交流中概念的類別及其移動之效果/10 四 結論/19第二章 從東亞視域論中國歷史思維的幾個關鍵詞/21 一 引言:東亞歷史思維與史論傳統(tǒng)/21 二 歷史研究的目的:“通”與“經世”/24 三 歷史發(fā)展的動力:“勢”“理”“禮”/26 四 歷史運行的法則:“道”與“心”/32 五 歷史上的“黃金古代”:“三代”/34 六 結論/35第三章 中韓歷史中儒家知識與政治權力之關系/37 一 引言/37 二 儒家知識與政治權力的不可分割性/38 三 儒家知識與政治權力的緊張性/44 四 結論/49第四章 朝鮮時代君臣對話中的孔子與《論語》 ——論述脈絡與政治作用(14—19世紀)/52 一 引言/52 二 政治脈絡中朝鮮君臣的《論語》論述及其得失/55 三 古與今的對話:《論語》在朝鮮宮廷中的政治作用/65 四 結論/70第五章 從東亞視域論德川時代日本儒者的倫理學立場/73 一 引言/73 二 “功效倫理學”視野中的“功業(yè)”優(yōu)先論/74 三 “功效倫理學”視野中儒家的“仁”與“道”/81 四 德川實學思想脈絡中的功效倫理學及其問題/85 五 結論/91第六章 石介與淺見齋的中國論述及其理論基礎/94 一 引言/94 二 石介的中國論述及其宇宙觀與世界觀/96 三 淺見齋的中國論述之重要命題/102 四 東亞近世兩種中國論述的比較/108 五 結論/113第七章 東亞儒家教育哲學及其對21世紀的新啟示/116 一 引言/116 二 什么是教育/117 三 教育何以可能/125 四 如何進行教育/131 五 結論/145第八章 王道文化與21世紀大中華的道路/150 一 引言/150 二 “王道文化”的內涵:從孟子到孫中山/151 三 “王道文化”是21世紀中國的道路/155 四 霸者必亡:歷史的教訓/158 五 結論:“王道文化”在21世紀大中華文化圈的實踐與傳承/161第九章 孫中山思想及其在21世紀的新意義與新啟示/164 一 引言/164 二 歷史東亞與現實東亞:從危機到轉機/164 三 孫中山“大亞洲主義”的內涵及其歷史背景/172 四 王道精神與21世紀東亞的道路/179 五 結語/183第十章 從思想史視野論東亞研究的幾個方法論問題 ——山室信一理論的再思考/186 一 引言/186 二 山室信一的出發(fā)點與理論基礎:若干問題的思考/187 三 山室信一理論的展開及其內部問題/194 四 結語/200附錄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中的方法論立場及其創(chuàng)見/202附錄二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日文版序/210附錄三 《中國孟子學史》韓文版序/217附錄四 《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越南文版序/226引用書目/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