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第一章 話語、身份與威脅
第一節(jié) 概念界定:語言、話語與事實
第二節(jié) 語言的建構性
一、語言的本體意義
二、語言與意義建構
三、話語、權力與“真理統(tǒng)治”
第三節(jié) 話語、身份與威脅
一、身份與國際關系研究
二、話語與身份
三、威脅是話語建構的對立“他者”
第二章 話語建構威脅的主要路徑
第一節(jié) 話語建構威脅的詞語路徑
一、“啟動效應”和“累積效應”
二、詞語路徑與威脅話語量化分析
第二節(jié) 話語建構威脅的隱喻路徑
一、認知視角下的隱喻
二、隱喻與威脅建構
第三節(jié) 話語建構威脅的敘事路徑
一、認知視角下的敘事
二、敘事、身份與威脅建構
第三章 “蘇聯(lián)威脅”的話語建構
第一節(jié) 美國“自我”敘事與蘇聯(lián)“他者”建構
一、美國“自我”敘事
二、蘇聯(lián)“他者”建構
第二節(jié) “蘇聯(lián)威脅”故事的初步建構
一、“蘇聯(lián)威脅”故事框架的搭建
二、“蘇聯(lián)威脅”故事的發(fā)酵與官方確認
第三節(jié) “蘇聯(lián)威脅”故事的演繹
一、“遏制”“冷戰(zhàn)”與“多米諾骨牌”
二、《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8號文件》
第四章 “日本威脅”的話語建構
第一節(jié) 從盟友到威脅的敘事轉換
一、盟友敘事與“日本奇跡”隱喻
二、“日本奇跡”再闡釋與“敲打日本”隱喻的出現(xiàn)
三、“敲打日本”:一個被植入“木馬”的威脅論
第二節(jié) “日本威脅”的基本話語建構
一、“發(fā)展型國家”隱喻與敘事
二、“珍珠港”等戰(zhàn)爭隱喻與敘事
三、“敵對貿易”隱喻與敘事
四、“文化與政治他者”隱喻與敘事
五、“代理人”和“經濟間諜”隱喻與敘事
第三節(jié) “東芝事件”和 “FSX戰(zhàn)機事件”
一、“東芝事件”與“日本威脅”建構
二、“FSX戰(zhàn)機事件”與“日本威脅”建構
第五章 “中國威脅”的話語建構
第一節(jié) 兩種安全敘事與“崛起”隱喻
一、兩種安全敘事:“接觸”與“威脅”
二、“崛起”隱喻認知框架與故事人物的成形
第二節(jié) “中國威脅”的基本話語建構
一、“經濟威脅”隱喻與敘事
二、“政治威脅”隱喻與敘事
三、“軍事威脅”隱喻與敘事
四、“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隱喻與敘事
五、“文化他者”隱喻與敘事
第三節(jié) “更強硬”敘事與“修昔底德陷阱”隱喻
一、“更強硬”敘事
二、“修昔底德陷阱”隱喻
第六章 測量美國對蘇、日、中的威脅建構
第一節(jié) 文本來源、收集方法與分析工具
一、文本的來源與時間范圍
二、收集方法、數(shù)據概況與分析工具
第二節(jié) 關注度分析
一、對蘇聯(lián)的關注度
二、對日本的關注度
三、對中國的關注度
四、對蘇、日、中關注度的比較
第三節(jié) 搭配詞分析
一、“蘇聯(lián)”搭配詞分析
二、“日本”搭配詞分析
三、“中國”搭配詞分析
四、蘇、日、中三大“威脅”比較
結 論
附 錄 《外交事務》雜志文本收集情況說明
參考文獻
后 記